作为中外知名的全域旅游城市,黄山市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徽州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目前,黄山市正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其中,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黄山中环洁)是维护全市农村卫生环境的主力军之一。
黄山中环洁主要担负该市农村区域的村庄道路清扫保洁、重要水域保洁,以及对农村生活垃圾、部分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还有水上打捞的非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
近年来,黄山中环洁加大数智赋能力度,将“互联网+”与传统环卫行业有机整合,实现了全域垃圾收转运全覆盖、作业质量可视化监管、成本自动化分析、员工绩效考核透明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员工自驱、质效可控。
现在,在黄山中环洁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知道任何一辆垃圾运输车的具体位置,了解任何一座垃圾中转站的实时工作状况,知道任何一艘水域打捞船的运行轨迹。通过“环卫一张图”,可以监管全市农村陆地和水域保洁运行情况,有效实现作业情况实时调整。
黄山市山多林密,村庄、人口高度分散,一线作业人员日常管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黄山中环洁将9188平方公里的作业范围划分为8个区域,精细划分保洁员作业区域,以最小的自然村民组为单位现场打点分为7217个作业单元格,单元格合并组成2503个网格并绑定保洁员,实现全域保洁全覆盖。
垃圾收运从源头抓起,共投放42万个垃圾桶和白钢箱,取缔近3万个露天垃圾池。采用“垃圾桶—电动保洁车—白钢箱/垃圾桶群—勾臂车/侧挂桶收集车—压缩站—焚烧发电厂”统一规范的作业链条,设定收集点位8902个,制定收运方案225个,通过规范收集作业链,提高收集效率,确保运输全程密闭垃圾不落地,杜绝二次污染。
为建立封闭安全的运输体系,黄山中环洁根据与市发电处理厂不同运距,沿线配套建设了34座小型中转站和5座中心转运站,配备先进压缩设备及车辆,彻底改变原来的小型焚烧炉治理模式。依托物联网、车载GPS及监控等技术,实现了全域垃圾收运全覆盖,统一指挥的转运调度系统实现中转站预约,车辆统一调度,司机接单全流程线上化运行,转运作业可追溯,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转运难题,转运效率大幅提升。
为有效控制陆地生活垃圾流入河道,黄山中环洁建立了水域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沟渠、支流保洁纳入作业内容,投入大中型专业机械化水域打捞船舶及各类小型打捞作业船157艘。安装GPS及视频监控,通过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实时监管作业船只及作业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采用无人作业船完成部分景区及河道的保洁清运工作,并通过无人机巡检作业质量,形成三位一体的可视监管,达到“水面无漂浮废弃物、河渠无垃圾、水中无障碍”的水面保洁标准。
保洁作业网格化、垃圾转运密闭化、管理调度数字化。将“互联网+”与传统环卫行业有机整合,实现了全域垃圾收转运全覆盖、作业质量可视化监管、成本自动化分析、员工绩效考核透明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员工自驱、质效可控。
2023年,黄山中环洁累计转运垃圾量176348.28吨(含部分城区垃圾量),最多一天转运垃圾1125.34吨,平均每天处理垃圾483.15吨。2023年收集、转运水域非生活垃圾量1.5万吨。
从传统的环卫管理模式到如今数智赋能精细化管理,从“无人管、管不全、管不严”转变为“看得见、管得住、有效果”的可视化监管,黄山中环洁将充分发挥数字化运营监管效能,以“互信共识共治”的理念,推动环卫服务现代化升级,助力黄山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