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省两会举行第二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省人大代表张欣、游玮、凡殿才结合自身履职实践,谈感受话发展。 本报记者 余康生/摄
1月26日晚,2024“安徽两会”举行第二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省人大代表张欣、游玮、凡殿才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紧扣全省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和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结合自身履职实践,谈感受话发展。
张欣:拓宽渠道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有人才能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围绕人才方面提出建议。
张欣提出,建议从绿色出行等方面优化提升“江淮优才卡”等功能。她认为,“江淮优才卡”和“合肥市人才码”等人才政策的推行,为我省吸引人才提供了良好助力,但仍需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建议在现有人才政策中加入一些可以增加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举措,如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停车优惠等。”
张欣还带来了关于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的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先行探索,这不仅能减轻许多年轻父母的生育养育负担,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也为吸引青年人才来皖留皖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科技强省中,希望我省能够加大对生命健康领域的‘慢投资’,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张欣称,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希望我省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让大家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些原创性研究。
作为在安徽省的中科院一线科研人员,张欣称,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从中科院角度来讲,我们要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己任,尽快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张欣表示,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分析一下自身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大科学装置。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张欣说,交叉学科优势也是很重要的优势。“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的建成,提供了一个科研平台。科研人员可以依托它来进行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和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我们还有个特点是有建制化的科研团队,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攻关任务,汇聚大家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张欣称,目前强磁场中心除了努力去建造更高的磁场外,有一个重点突破方向是进行强磁场下的自旋电子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主要面向的是信息和生命健康领域。“希望能够为未来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生命健康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游玮:从省级层面推进人才政策升级
“建议立足安徽省重点产业实际需求,聚焦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根据产业特质配置针对性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省人大代表游玮表示,今年他带来了关于省级层面人才政策升级的相关建议。
游玮建议,可以依托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专项,进行定向高端人才招引,配套相关扶持政策。“企业为了完成相关重大攻关任务,对人才招募和筛选会更为慎重,且通过参与重大专项可以形成‘事业留人’的效果,再辅以人才政策形成的‘待遇留人’,高端人才会更稳定,从而使得人才政策的杠杆率更高。”
游玮提出,建议升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政策,同时对经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展年度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予以一定资金奖励,以鼓励留创园创先争优,可持续发展。
此外,游玮以其所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为例,建议推进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可以围绕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出台支持产业链协同新的相关政策,如加快整合产业链优势技术资源。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建设全国性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游玮提出,可以考虑面向相关产业链的整体需求,建设相关产品和技术验证的中试平台,加快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产品和技术从有到优的迭代。
游玮表示,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与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汇融合的关键发展期,三者融合产生的下一代类人智能型机器人将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在推动机器人产业规模数量级增长的同时,也将大幅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关颠覆性技术必须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要加快步伐。”游玮建议,对于重大颠覆性技术的支持,相关部门可以仅划定一个大的支持方向,并约定一个攻关周期,由企业整合市场化资金自行垫资进行攻关,在对实际攻关结果进行评价后,政府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助。(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