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师晶:中年“变法”,水到渠成
□朱晓凯
 


  《徽州歌谣》木刻壁画 安徽省美术馆馆藏陈列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省版画艺委会主任师晶为自己刚刚完成的反映引江济淮工程的大型版画所取的名字。在他看来,当年那首百姓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热恋之情与英雄之气,而他这幅版画讴歌的则是新时代建设者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创作于1956年的歌曲与完成于2023年的版画,虽历经时空变幻,但在艺术和情感表达上是一脉相承的。
  现年56岁的师晶从事版画创作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近年来他陆续创作了《黄山胜景天下奇观》《天柱神韵》《巢湖颂》《徽州歌谣》等多幅大型版画。这些版画既是他艺术创作厚积薄发结出的累累硕果,同时也意味着他历时十年、孜孜以求的中年“变法”已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一
  变法,本质上就是变革创新,另辟蹊径。
  于师晶而言,如何在承继中国传统版画和新徽派版画的基础上实现自然“变法”,这是他多年来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步入石涛所谓“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变法”之境,这既需要有艺术家的胆识,有知识分子的博览,也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
  而这一难得的机遇,10年前“恰巧”让师晶给“碰”上了。
  2013年5月30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机场航站楼出港大厅主立面的大型壁画《黄山胜景天下奇观》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幅壁画宽36米、高6.6米,面积约24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尺幅最大的壁版画。新桥机场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一座现代化区域枢纽机场,也正是从这幅壁画开始,师晶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序幕。
  师晶的父亲师松龄(1933-2008)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和新徽派版画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多次上黄山写生,并陆续创作了《黄山松云》等许多以黄山风光为主题的新徽派版画。在构思《黄山胜景天下奇观》时,师晶大量借鉴与运用了父亲黄山系列作品的诸多元素,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我零距离地接触到了父亲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确保壁画的艺术品位,师晶曾先后13次驱车前往江苏扬州,到壁画制作工厂进行艺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壁画运至新桥机场安装后,他又连续多日在四层楼高的脚手架攀上爬下,对画中云海部分再次进行修饰和润色。巧合的是,5月30日新桥国际机场通航的日子正是其父80岁冥诞,师晶借由这幅壁画完成了与父亲在艺术上的一次隔空对话。
  新徽派版画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军人物有赖少其、郑震和师松龄等人,他们大多接受过解放区革命木刻和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的教育和影响。新徽派版画吸收了传统徽派版画的特点,同时结合新中国的社会潮流进行了革命性创新,从而推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优秀作品。不过师晶在创作《黄山胜景天下奇观》时却意识到,尽管新徽派版画也曾创作出一些尺幅较大的版画,但总的来说,新徽派版画主要还是侧重于在美术馆或一般居室内进行展陈,版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封闭在了一个不大的“圈子”里。新徽派版画在新时代要想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就必须将版画置于公共空间,让版画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场域。创作大型版画,不仅能够引导全社会关注版画,而且还能让版画与大众有更亲密的接触,这是普及新徽派版画最好的方式。
  二
  谈到师晶的中年“变法”,就不能不谈到他的《天柱神韵》和《巢湖颂》这两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天柱神韵》长6米、宽2米,创作历时一年,于2017年8月在京展出。这幅大型版画以天柱山雄奇灵秀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为题材,展现了天柱山的神奇魅力和江淮儿女的凌云之志。师晶在作品中既注重写实性的具象语言,又注重将意象语汇巧妙地加以融入,从而将新徽派版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带有浓郁个人特色的崭新意蕴内涵。
  创作于2018年4月的《巢湖颂》目前陈列于安徽名人馆内,作品长16米、高2.44米,总面积达4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木刻原板版画。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按时间轴将巢湖四时之景和数千年文明提炼浓缩,铺陈于画卷之上。在创作过程中,师晶一方面充分汲取“徽州三雕”以阳刻线条造型的雕刻手法,另一方面则采取新徽派版画技法中原板木刻的形式,并辅以油画的亮丽色彩进行渲染,从而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效果。
  据师晶回忆,2007年安徽省电力公司新大楼落成后,他与父亲一起被邀请负责整座大楼的版画装饰工作,当时他在现场看过父亲创作的一幅木刻原板版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他在创作《巢湖颂》时决定采用木刻原板这一雕刻手法的初衷。然而尺幅如此之巨的木刻原板版画,此前还从未有版画家尝试过,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就是师晶一次颇具探索性的艺术创新。
  在完成了这两幅分量极重的大型版画之后,师晶又接连承接了好几个大型版画的创作。他沿着中年“变法”之路,坚定而执着地前行。在《徽州歌谣》和《世界制造业大会》(合作)等大型版画作品中,他不仅不断尝试运用各种版画材料,而且还多次将西方铜版画崇尚精细刻画以及丝网版画注重色彩表现等特色技艺,大量地运用到自己的版画创作中。
  《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师晶中年“变法”的最新成果。
  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整个工程自南向北,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如何用版画来描绘规模如此巨大的建设工程,这对于师晶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为此,他多次前往建设工地进行现场写生,并收集了大量的航拍资料。
  在《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幅作品中,师晶以“昌盛6288”号货船船长手持首航证书的照片展开画卷,在他身后,这艘货船正顺着江水一路向北,驶向了引江济淮工程的渠首兼长江入口——枞阳枢纽。背景画面是一个个建设者和打着花鼓灯的沿岸群众,整幅版画给人以“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壮观体验。师晶在这幅大型版画中综合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整幅画透射出他锐意进取、“变法”创新的昂扬精神。
  三
  师晶的中年“变法”,不仅体现在他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上,也体现在他多年来对于新徽派版画的推广与普及上。在师晶看来,只有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和普及新徽派版画,并激发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新徽派版画的艺术创作,才能够厚植新徽派版画的发展土壤。因此他在从事艺术创作之余,还利用闲暇时间,奔走于全省各地的多所高校和中小学校,无偿进行新徽派版画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2016年,“师晶工作室”正式入驻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师晶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一方面参与组织对全市美术教师进行版画专业的技能指导与培训,推动版画在更多的中小学普及,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手把手地教孩子拿刻刀、学版画。
  师晶说,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来工作室进行艺术思考与创作,这里就是他的“天下”,是他中年“变法”的“一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