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一年来,我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从初次履职的懵懂,到现在的日渐成熟稳重,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我不仅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幸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履职感受和这一年来的一些故事。
在学习中提升履职本领
作为新任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最初的感受就是深感责任重大。我深知,我所代表的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信任我支持我的人民群众,是他们的关切和利益。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履职。我自觉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还不断强化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以及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
为了尽快适应角色,我参加了人大组织的多次培训和学习会议,并做好学习笔记。在江西瑞金,我参观了“一苏大”和“二苏大”旧址,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进一步加深了对人大代表的作用的理解。平时工作中,我经常和其他代表相互交流,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探讨当下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主动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通过多方面学习和实地“沉浸式”感悟,我逐渐了解到代表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参加人大会议、审议报告、讨论法律草案,也涉及到调研、视察和接待来访,甚至还有关注服务民生、促进地方发展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站在一个代表的角度,如何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参与决策,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于人民。
在履职中体察民情民意
一年来,我深入基层,广泛接触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一次基层调研,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与农民朋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诸如市场波动、成本上升和技术服务缺乏等问题。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中,我听取了他们对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和创新创业的诉求,努力去了解和体会他们的实际困难。在与教师、医生的对话中,我关注到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如今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成长和待遇问题。
这些鲜活的素材,不仅充实和提高了我在人大会议上发言的“含金量”,也有效成为我提出议案和建议的重要依据。我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够“接地气”,每一份建议都能够反映民情民意。
去年,我还积极参与有关法律草案的审议工作。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案,例如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法、无障碍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我都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除了法案审议,我还重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在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及其部门工作报告时,我在小组内部讨论会上,结合自己调研的情况,主动对相关工作提出监督性的意见。在各地视察和调研期间,针对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事项,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感悟中收获成熟成长
一年来的履职经历,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深切感受到,只有真正走近群众、了解民意、服务民众,人大代表的工作才能更有成效。通过履职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走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和成熟。同时,我也发现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真真切切地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无论是思考问题的深度,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人民群众对我作为代表的信任和支持,既是一种鼓励,更是对我“人大代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种提醒。未来的日子里,我唯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心倾听,积极发声,为决策而谋,才能不负人民不负重托。
整理/楚章吴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