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陪爸爸“听”第一个春节
蚌埠一“00后”小伙大学起就兼职攒钱,最终成功帮聋哑父亲植入人工耳蜗

爸爸殷浩传陶醉在殷徐的吉他声中,竖起了大拇指。


殷徐和父母在制作爆米花。

殷浩传尝试弹吉他。 

  春节将至。家人团聚听热闹的鞭炮声,数春晚倒计时钟声,还有年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这些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是稀松平常的幸福,安徽蚌埠“00后”小伙殷徐和爸妈却渴望已久。幸运的是,这个愿望即将实现。56岁的殷浩传是一名聋哑人,在儿子的陪伴下,他在半年前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从此进入有声的世界。
  努力:做多个兼职攒钱
  2023年9月,殷徐按照医生指示,为失聪53年的父亲殷浩传戴上了人工耳蜗。戴上耳蜗后,殷徐对着父亲喊出了第一声“爸爸”。父亲听着声音,模仿儿子的口型,终于也发出了类似的音。一家人热泪盈眶。
  “这一天我们等了很久很久。”殷徐说,爸爸殷浩传因为3岁高烧注射药物导致失聪,成为聋哑人,只能用自创的手语和人交流。“人家有什么事情找我爸,就是到他跟前拍一下。”
  “爸爸是一名瓦工,因为他听不见,工友有事想找他,距离远时无法比划沟通,只能用小石子砸他。”对此,殷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殷徐心里,爸爸是个“超人”,会擀好吃的面条,会用缝纫机补衣服,木工、瓦工、电工的活都能干,拖拉机、摩托车也能修。爸爸的勤劳和乐观也鼓舞着殷徐。
  “我姐上班后,给我爸买了助听器,但是效果不好。上高中后我了解到了人工耳蜗,就去查了很多资料,萌生了要带爸爸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想法。”
  人工耳蜗的费用昂贵,按当时的经济条件,家里没办法实现这个心愿。大学期间,殷徐常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为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还想着为爸爸积攒下装人工耳蜗的费用。“去厂里流水线上做得多,有叠口罩的,也有食品包装的。”他还当过保安、送过快递、端过盘子,毕业季还骑着三轮车去收人家不要的书拿去卖掉。只要有时间,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着牙去干。
  2023年6月,殷徐从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原本一切顺利的话,殷徐会继续留在毕业实习的工作岗位上,做一名拓展教练。可妈妈徐翠娥生了肠胃病,需要动手术,为了能照顾和陪伴妈妈,殷徐毅然放弃了这份工作,从合肥回到蚌埠老家。
  喜悦:花费减免手术成功
  回到家后的殷徐决定踏上创作短视频之路。起初很多人不理解。“街坊邻居还有亲戚和我妈说我不务正业,说上了大学回来怎么在家里蹲着呢?拍视频能当饭吃吗?”
  “我妈想让我边上班边拍视频,我和姐姐劝说她让我在家尝试拍三个月,如果成功了,家里日子就好起来了,如果不成功,再去工作。”就这样,徐翠娥同意了,逐渐开始支持儿子的想法。
  殷徐之所以想拍摄视频,是因为他的名为“瓦坎达(达达)”的短视频账号有着3万的粉丝基础。“上大学时,我喜欢发视频记录生活,一些抓鱼抓虾的视频意外得到了很多人关注。”
  殷徐开始拍摄记录和爸爸妈妈的生活,烧小龙虾给妈妈吃、一家三口改造鸡圈等都成了素材。去年7月,殷徐拍摄父亲用独有的表达方式介绍工友们帮忙铺家门口的水泥地,网友们被一家人的乐观善良勤劳打动,视频平台的粉丝也越来越多。
  从此,殷徐成了专职做短视频的博主。热心网友们还在评论区给出人工耳蜗手术的建议和费用。“有网友告知人工耳蜗手术有补贴,后来我们去残联咨询确实有。”
  最终,殷徐一家决定带爸爸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当时手里的钱是之前兼职赚的钱和实习时的工资,还有学校发的奖助学金,治疗费用够了。”殷徐说,十几万元的总花费,经医保报销后只要四万多元,再加上人工耳蜗厂家的补贴,最终花费不到三万元。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很成功,花费也大大减免,刚毕业的殷徐刚好能够承担,这对一家人来说是意外之喜。“我把爸爸做手术的一系列过程都记录下来,发在短视频平台上,视频爆火,粉丝一天涨十几二十万。”殷徐说,网友们的关注和祝福给了他创作的更大动力。
   期盼:让爸爸在天安门听到国歌
  如今,殷徐在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多,他尽力想让爸妈吃好,每天开开心心。“以前爸妈在工地上班,回来吃饭很简单。我回来半年后,他们都长胖了二三十斤。”常年的风吹日晒让殷浩传和徐翠娥皮肤黝黑,身体瘦削。殷徐心酸不已,让父母辞去了工作,在家好好休养。“爸妈在家还是闲不住。爸爸经常出去挖地,还喜欢抓鱼,在家劈柴,做爆米花……找很多事做,妈妈在家洗衣做饭。”
  “耳蜗只要开机,爸爸就可以听见声音了,人家喊一嗓子,他就知道有人找他了。”殷徐真切地感受到,爸爸比以前更开朗了。家人的呼唤声、鸡鸭鹅叫声、汽笛声都成了爸爸模仿的声音。殷徐说,爸爸对声音比常人敏感得多,声音大了还会觉得吵,但还是乐意戴着人工耳蜗适应有声环境。
  殷徐经常带着爸爸发声。“爸爸”“妈妈”便是殷徐最常教的词汇。每当殷浩传看着儿子口型,极力尝试发出类似声音时,殷徐就又紧张又激动。“我知道爸爸很难学会说话和我们正常交流,医生也说过,但我想让他先听见声音,这就已经很满足了。”
  春节马上就要来临,这对殷徐一家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爸爸能听到声音后过的第一个春节。“爸爸今年就能听到鞭炮声、家里小孩的吵闹声了。”殷徐正期待一家人见证父亲“听”到春节热闹的时刻。
  “我爸喜欢出去玩,这半年出去旅游几次,很开心。新的一年我想多带他看外面的世界。”殷徐畅想着,如果爸爸的听力能够恢复得更好,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词,妈妈的身体能再好一些,还要带他们多出去走走,听更多的声音,“尤其是想去北京,想让我爸第一次听国歌是在北京天安门。”
  回家半年,看着父母越来越开心,殷徐感慨万千。“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有我陪在身边,他们不会感到孤独,也不会挨饿受冻。”殷徐说,如今爸妈每天早上喊他起床吃饭,这就很幸福。未来一年,殷徐希望陪伴在父母身边,继续拍摄记录一家人的生活,创作出更多优质视频,也给网友们传递更多温暖和乐观。
  小院里,爆米花的爆开声、吉他声、房屋后的鸡鸭鹅叫声和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些都成为最治愈人心的声音。儿子刚要放下的吉他被殷浩传接过去,他也试着弹拨,清脆的声音一出,他笑出了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