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承载吐故纳新,是呼与吸的交融器官,它作为人体与外界通气的重要载体,也常常是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出入人体的门户,它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正值冬春交替,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老人和儿童常常是细菌、病毒、病原体侵扰的重点对象,特别是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爆发流行,走进各大医院呼吸科、儿科门诊和病房,到处都是就诊的患者。有研究,近年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支原体肺炎患儿占10%~40%。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与青少年,但5岁以下婴幼儿,也可发病。
防大于治,为了普及支原体肺炎相关知识,增强民众的防病护肺意识,现将支原体肺炎的科普知识梳理如下:
1.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是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肺炎支原体感染经呼吸道传播,容易造成家庭内或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人群如幼儿园成员间的传播。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兼性厌氧。肺炎支原体无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较多见,发病前2~3天至病愈数周,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其致病性可能是病人对支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
2.支原体肺炎通过哪些途径传染?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近年已证实,接触传染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共用毛巾、握手、拥抱以及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同处一室也会造成传播。人群聚集的地方更容易相互交叉传染。
3.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起初有数天到1周的无症状期,继而出现咳嗽、发热、头痛、咽痛、乏力、肌痛等症状。咳嗽为发作性干咳,可逐渐加重,有时夜间更为明显,可咳出黏液或血丝痰。由于持续咳嗽病人可有胸痛。咳嗽较为剧烈时,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通常在37.8~38.5C,并伴有畏寒,体温正常后仍可有咳嗽。
4.支原体肺炎好发人群
支原体肺炎多发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也可感染,近年来患儿呈现低龄化,1~3岁支原体肺炎患儿数量有所增加。
5.为什么孩子更易感染支原体肺炎?
儿童容易感染支原体的原因是肺部免疫防御还未发育成熟,呼吸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较差,例如鼻腔、气道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弱,免疫球蛋白lgA、IgG水平低。在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程度高,易出现病原菌传染等。
6.为什么支原体肺炎易出现反复发作?
主要原因是在治疗过程中,没彻底好转,体内残留病原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出现再次发病。由于支原体感染后保护性抗体IgG和IgA作用有限,在支原体流行期间,一旦病原载量大,也会发生再次感染支原体。
7.如何治疗?
对症治疗:轻症不需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充分休息和合理饮食,遵医嘱正确服药。干咳明显或痰多、高热不退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治疗: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静脉给药时因刺激血管要慢滴。②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③糖皮质激素治疗。④中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可以联合使用清热宣肺等中药治疗。⑤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辅助机械排痰、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
8.支原体肺炎,如何科学护理?
(1)不聚集避免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商场、超市等,必要时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不随地吐痰,痰液应用纸巾包裹丢弃垃圾桶。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勤洗手用肥皂液洗手,并在流动水下清洁双手。
(4)勤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
(5)勤锻炼制定锻炼计划,有氧、无氧运动相结合,增强体质是防病的第一重要因素。
(6)戒烟或减少被动吸烟提醒不要让小儿被动吸烟,被动吸烟是增加小儿患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防可治,只有我们提高护肺意识,才能“气顺,事事顺”!
阜阳市肿瘤医院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