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宣城:倒逼企业搞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科技日报》2月26日头版头条报道 “‘三清零’见到实效了!目前,我市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创新成果申报!”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徽省宣城市科技局局长张明星自豪地说。宣城市“三清零”行动,是在落实安徽省科技厅“两清零”部署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倒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2022年10月,安徽省科技厅研究提出“两清零”,即将省内年营收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次年初,安徽省科技厅发布《2023年度全省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推进方案》,提出力争当年“两清零”的企业数分别超过500家和100家。
  在此基础上,宣城市主动加码,在全省率先提出“三清零”——除“两清零”外,再增加一项“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
  “三清零”的依据,是宣城市对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情况的摸底调研。张明星介绍,此次行动全市共摸排出160户“清零”对象,其中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企业分别为122户、26户和12户。
  为实施“三清零”行动,宣城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直部门、县市区、企业三方联系服务机制,提出“一个企业、一名帮扶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项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同时,推出“明白人”包保办法,即从市、县(市区)两级的科技、经信等部门抽调专业工作人员,对160户企业“一对一”包保跟踪服务。
  实施“三清零”行动以来,宣城市共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20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了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