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的天气,空气中有清冽的凉意,却不觉得寒冷。我和妈妈在皖南黟县碧山村外的山路上随意地走着,古徽州村落的白墙黛瓦映衬着远方的绵延群山,就是一幅现成的水墨画。村子里很安静,但是不时会传来一两声鞭炮的爆炸声,提醒着我们还没几天就要过年了,这是哪家的孩子忍不住要提前预演快乐吧。
忽然,路边的一家门面吸引了我的注意,门脸儿不大,人进人出的很热闹,门口的匾额上写着几个大字:古黟县点心厂。
有好吃的!我一下来了兴致,拉着妈妈就进了门。穿过一个小院子,就闻到了浓郁的芝麻香气夹杂着糖香。里面是一个不大的房间,摆着两张操作台。一张操作台上,是位伯伯把刚熬好的麦芽糖碾成薄薄的一层;另一张操作台上,是一位大哥哥和一位阿姨,正在用一方方漂亮的红纸,把压成一个个小方块的芝麻糖包裹起来。
伯伯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做的糖,就叫“红纸包”,是皖南这边过年时家家不可缺少的点心,总是放在糖盒的中央,好看又喜庆。他们家几代人都是做这个的,算起来有几百年历史了,当地人都是吃他家的糖长大的。
做糖的手艺是代代传下来的,看着不难,实际上却不简单。晒干的黑芝麻要和炒熟的面粉以及白糖按照严格的比例混合、充分研磨,留下最细腻的部分,熬制麦芽糖要好几个小时,还要随时观察火候,接着才是我进门看到的步骤,将熬制好的麦芽糖平铺在磨好的黑芝麻粉上,趁热包裹起来,再用擀面杖铺、打、卷、压,一共折叠至少四次才行,这可是个体力活,越到后面就越费劲,最后就是用模具定形,切成小块,用红纸包起来。
就算到了现在,“红纸包”也是纯手工制作的,一口咬下去,甜润清爽,而且有层次感,可好吃了。
这个房间旁边,就是一个小小的商店,里面就有卖这样的糖,还有其他的诸如花生条、米糕之类的点心。我留意了一下,果然,卖出最多的就是“红纸包”。还有人是买了要寄到外地去的,说是家人过年回不来,但是点名想吃这里的“红纸包”。
我跟妈妈也挑了两包,等着付款的时候,看到一群人簇拥着一位银发老人走了进来。他们用当地话寒暄了几句,我也没听懂,就见那位老人颤巍巍地打开了一块“红纸包”,眼圈儿忽然就红了,周围的人也都沉默了。
我悄悄地对妈妈说:“怎么这么大年纪,还为了一块‘红纸包’这么激动啊……”妈妈嗔怪地看了我一眼,赶紧付钱带我出了门。
似乎是被刚才的情景打动了,我和妈妈默默地走在路上,很久没说话。我忽然明白了,也许,对那位老人而言,“红纸包”代表的是童年、是家乡独有的味道,是走得再远也难以割舍的那份浓浓的血脉深情吧。瞬间,我觉得手上的两包“红纸包”沉甸甸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五(4)班 马浩云
指导老师:熊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