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上接A01版) 
   搭建起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刘结一介绍,去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也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实践充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巨大机遇,取得显著成效。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为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和地区互联互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与中国公司合作后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不少游客乘坐中老铁路火车跨境旅游,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雅万高铁”让印尼人民进入“高铁时代”。各类民生工程助力非洲、亚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解决民众用电、饮水等难题以及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减贫。十年来,我国政府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搭建起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
  为高水平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刘结一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有230多位来自港澳。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效快捷的通关措施让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大大便利了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工作和生活。一位今年春节从香港到广州、深圳处理公务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用“一日千里”形容大湾区的发展,非常贴切。
  这次大会期间,欢迎中外记者朋友们与来自港澳的委员多交流,了解港澳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大湾区走走看看。
  助力民营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
  刘结一介绍,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民营经济前景可期,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会同地方政协以及有关部门、律所、商会、民营企业家代表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经营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包括中小企业融资及民营企业获取科技创新资源等问题,提出完善民营经济平等保护机制等建议。
  全国政协还将围绕“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围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情况”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通过履职为民营企业发展鼓干劲、强信心、办实事。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