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来合肥天气多变,晴雨相间,前一天还是天气晴好,一觉醒来已经下起了小雨。面对无常的天气,市民只能依赖天气预报来穿衣。目前,手机上的天气软件是很多人了解天气情况的主要途径,但记者注意到,不同的软件预报的天气总有差异。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向安徽气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咨询了原因。
气象业务人员介绍,我国天气预报采用的是逐级指导和逐级订正的方式,比如合肥市的天气预报,省气象台的预报员会先在中央气象台的指导预报基础上进行订正,形成省级指导预报,合肥市气象台的预报员又会在省级指导预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再次订正,最终形成合肥市的最终预报产品,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外发布。
在制作天气预报时,每一级预报员都是以多种数值预报为基础并结合预报经验来完成的,“预报经验主要指对各家数值模式性能、本地气候特征的掌握情况,它会指导我们对数值预报结论进行有效订正。”气象业务人员说。
目前国内常用的数值模式有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开发的CMA系列的全球、区域和专业数值模式,包括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结果。还常用到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区域中心开发的区域数值模式。还有国外常用的数值模式,包括欧洲预报中心(ECMWF)、美国(NCEP)、德国(DWD)等其他国家开发的数值预报模式。各家采用的数值模式不同,形成的天气数据也会有所差异。
关于实况天气的差异,可能源于天气实况的数据来源和精度。如果天气软件定位只精确到市、县,软件就会读取本级气象站的数据,如果软件定位精度高,则获取的可能是用户附近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差异便会由此产生。关于天气预报的差异,可能源于数据更新频率和算法。如果软件更新频次高,显示的天气预报就会不断调整订正,如果软件更新频次低,显示的天气预报可能六小时或者十二小时才会更新一次,这种情况下遇到突变天气可能就会预报不准确。而各家软件平台的预报算法也各不相同,并不会和所在地气象部门的实时预报完全一致。
许多市民反映,苹果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与华为、小米等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差异尤其明显,苹果官网显示“天气”APP的相关数据由AppleWeather提供,如果使用的是iOS15.2或更早版本,则是由TheWeatherChannel提供的10日天气预报。对于中国大陆,极端天气信息由“和风天气”提供。据此可以了解到,苹果的“天气”APP中,国内天气数据的来源并非完全来自国内气象部门,而是通过其他数据来源结合自身算法和手段进行的处理,与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结论可能会存在偏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