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 金珊珊/摄
“主销区是国家粮食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建立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机制,能够进一步缩小产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重点关注粮食生产安全。
马传喜告诉记者,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的80%,特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5个净调出大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多年来,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每年要投入大量耕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机会。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对财政贡献有限,主产区的产粮大县往往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每年还要从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中拿出一部分支持粮食生产,导致生产的粮食越多,财政越困难。
为此,马传喜建议,启动横向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合理估算补偿资金总规模。构建产销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粮食主销区根据自身实际获益比例建立专项基金,通过结对帮扶方式,对主产区水利设施、农田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补助。同时加快主产区粮食大县经济发展,提高主产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加快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粮食产销合作新局面。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是粮食生产的关键。”马传喜在采访中还提到,抓粮食生产,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把种粮大户、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村承包经营户这三者的利益关系理顺。同时要统筹协调、合理利用灌区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