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全国政协常委李和平:
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李和平 

  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协同发展、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化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尤其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让新能源+储能多场景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持续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倍增工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新能源消纳受制约、新型储能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等问题。对此,李和平建议,在加快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和尖峰电价政策,体现新型储能多元价值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政策体系,按不同类型分别明确成本疏导渠道,引导构建新能源+储能多场景融合发展。
  另外,李和平还建议支持鼓励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位置特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燃气调峰电厂、新型储能电站等调节性电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同时,要提升区域性断面输送能力,强化负荷中心电力供应保障,满足新能源消纳及电力送出需求。
  开发推广“区域煎药中心”
  对于如何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李和平建议,要加快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中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医药创新平台。
  同时,要按照中医药发展规律,开展中医药跨学科协同攻关。同时,深化传统饮片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发推广“区域煎药中心”、“一站式”智能药事服务等应用场景。
  李和平还建议加大研发力度,支持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和生产,推动中医药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同名同方药等依法依规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
  另外,李和平表示,要推进中医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提升互联网中医院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中医药的产学研。
  让更多外电输入安徽
  如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李和平建议加快跨省区特高压通道建设。
  李和平说,可以结合国家西北风光基地、西南水电基地等电源基地建设,加强长三角等缺电地区与能源富集省份合作,统筹优化区外来电通道布局。考虑到安徽风光资源条件一般,支持绿电占比高的外送通道入皖。
  程建设的同时,要支持安徽推进外电入皖第三通道前期工作,将内蒙古沙漠基地送电华东工程落点安徽并由安徽全额消纳,推动工程尽早具备核准开工条件。李和平还建议,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枢纽,完善安徽与沪苏浙交流通道,让更多新增外来电力送华东通道落点安徽,确保区外来电“落得下、送得出、用得上”。
  李和平表示,要支持安徽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支持分布式发电与同一配电网区域的电力用户就近交易,完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价格政策和交易规则。同时,尽快出台零碳产业园区认定标准,支持安徽开展零碳产业园试点示范。
  加快细胞治疗产业化发展
  细胞治疗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治疗方式,为攻克多种难治性疾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有望颠覆传统医疗的发展模式。但国内细胞治疗产业化目前仍处于萌芽期,领域内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且没有形成全面的市场竞争格局。李和平认为,面对未来巨大的临床和市场需求,我国急需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以推进细胞治疗产业化发展。
  李和平建议完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在守住遗传资源、生物安全、科技伦理等红线的基础上,推进细胞治疗技术转化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加强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医院建设、鼓励细胞制品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他表示,要加大细胞治疗产业化的投入,设立成果转化、临床试验等基金,推动产品市场化进程。李和平说,要引导资金更多关注满足临床需求的细胞治疗产品,避免创新药同质化竞争。同时,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风险投资对细胞治疗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并发挥政府引导性基金的作用,鼓励国有和民间资本建立细胞治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细胞产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