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合肥蜀山区一快递点,市民前来取快递。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快递新规”)正式实施已有一周多的时间了,其中“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引发热议。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合肥的赵女士住在包河区,她发现,新规出台后,她两次网购都未送件上门。她说,快递放在快递柜或者快递点,从拿取时间来看,是比送件上门方便,因为白天上班人不在家。但她认为,快递员应该打个电话告知是否需要送件上门。
“有的快递员招呼也不打,就直接放驿站。”市民刘先生说,家里平时有人,希望每一件快递都能送货上门。
“我们网点送上门的快递数量略有增长。”合肥市黄梅路一快递网点的负责人戴昂说。一名快递小哥告诉记者,现在他最怕遇到电话没人接的情况,担心频繁打会被标注骚扰电话。
安徽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的汤主管告诉记者,申通快递明确要求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派送。汤主管说,公司将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履约能力,由前端选择是否送货上门、按需派送,派前智能化电联明确客户需求,同时末端开启智能机器人短信、电联提醒派送要求等,对明确要求上门的快件进行标志识别来增强派件效率,优化派件结构与路线。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俊杰看来,快递新规的实施有现实挑战,需要两个方面的配套改革。一是电商物流产业链的利润分配要改革,让派送环节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这是全局性问题,不是快递企业单方面能决定;二是要主动推广自提配送方式。
徐俊杰表示,对自提方式也需要加强研究,要用数字化方法优化物流信息交互效率,提升服务体验,降低物流风险,转变社会各界对自提服务的观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魏鑫鑫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