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大地之上,向阳而生
——读青年作家魏灵芝最新长篇小说
    □赵怀勇

 
 《大地之上》是青年作家魏灵芝的又一力作。这之前,她已公开出版作品七部。该书讲述了皖北农村苏、杨两家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和截然不同的归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性。作品通篇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剧色彩,这种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苏以莞种种遭遇的真切同情和对人生不易的深刻理解,作者柔弱外表下藏着的反抗精神在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活着,并不只是为了肉体存世,还应该是充满独立、自由、善良、公正的全过程。
  作者魏灵芝出生于皖北农村,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农民还被牢牢拴在土地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一亩三分地上便生出诸多故事、酿出不少是非。作者立足于这片土地,吮吸着丰富的营养,在她的笔下,一幅原始粗犷、朴素善良、自私丑恶、勇于抗争等相互交织的画卷便徐徐展开。人的命运其实是有定数的。
  这里所说的命运是指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规律是难以用人力改变的。作品中的苏以莞出生在皖北这个地方,也注定了她和家庭的命运会波澜起伏。
  皖北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地域名称,而是泛指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那一大片平原地区。这个地方以传统农业为主,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正因为传统农业占据绝对优势,农村家庭里男丁兴旺是家族势力强大的重要标志。在这里,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观念长期盘踞在人们脑海里,同时也培育出人们不甘现状、勇于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可贵品质。
  那时的农村,如果兄弟人数多、家族势力大、再当个一官半职,那感觉会处处高人一等,贪占便宜、恃强凌弱、欺男霸女也成了农村再常见不过的事。如果摆脱不掉那个特定的圈子,改变命运走向无异于痴人说梦。苏以莞在走出村子前,一直过着被人欺凌的生活,她的家庭饱受屈辱,她的亲人接连离世,她内心的悲凉几乎看不到尽头,作品里的悲剧色彩和忧伤情绪让人感到憋闷,久久得不到舒解。这也许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农村人的真实境况,快乐似乎是件极其奢侈的东西。不得不说,作者魏灵芝是情境和情绪营造的大师,把特定人物置于特定环境之中,愁、苦、闷、怨、愤、恨等情绪凝结成一团,不由人不生出悲从心中来的怆然,那个时代的农村和农村人在她笔下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人的命运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无论是在农村还是上大学,抑或融入城市生活和走出国门,苏以莞在骨子里对不公正的遭遇一直持反抗态度,她试图用行动证明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安排,并且她为此做了大量努力。求学、进城、工作、包括感情世界,她都努力遵照自己的意愿。过去的恩怨,她用善良、包容对待;真心相爱的人,她以炽烈回应并倾心付出。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她已经是生活的强者、命运的斗士,她的身上寄寓了人们独立自主、追求自由、敢爱敢恨的梦想。在苏以莞看来,所谓命运,既要看现实条件,也要看主观努力,过程的精彩才是真的绚丽。作者魏灵芝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主人公在与不同人群发生交集时的真实反应和感受,不管结果如何,这种追求独立、真爱和抗争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如果无法选择结果,过程就显得格外宝贵。
  对于生活除了热爱别无选择。
  有时候,不是生活有多么残酷,而是我们从未认真审视过它。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贫困、疾病、被欺压、遭意外、遇情感挫折等,种种不幸从来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是人们喜欢用良好愿望代替现实,所以才生出种种感叹和抱怨。而苏以莞身上没有这些,不管有多少不幸在等着她,她都以真实的自己去面对,不委曲求全,不低三下四,不出卖人格。她是不幸的,爱她的人最终离她而去;她又是幸运的,毕竟她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其实,何止是苏以莞,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悲剧的潜因,在认清生活的真实面目后,依然满怀热忱地热爱它,才是人来到世上的意义所在。
  想来,作者魏灵芝把作品命名为《大地之上》,或许有“冥冥之中,离地三尺有神灵”的含义在内。她告诉我们:活着,并不只是肉体存世,而应该自由独立地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