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3月17日头版头条报道 2023年,合肥正式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并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增加“生育养育”和“科技创新友好”两个部分,形成32项政策举措,涉及68项主要发展指标、195个空间建设任务。这座城市正努力破解生育、养育痛点,为年轻父母“减压松绑”。
在合肥稳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年轻”的新站高新区具有代表性。近年来,该区聚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该区城镇常住人口超46万,10年来常住人口增长129.89%,增速位于全市第一,并且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实现倍增。
买房、租房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对托育的需求也愈发迫切。2018年起,该区以此为切入点,打造社区普惠托育中心,鼓励民营托育机构开设托班,支持企业自办托育机构,取得成效。此外,该区加大民办托育机构的政策指导和扶持,投入30多万元用于托育机构奖补资金,从创园经验、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硬件配置等方面给予培训指导。
学前教育也是年轻家长关注的“大事”。以合肥新站高新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8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9所、民办幼儿园35所,公办率达58.33%,普惠率达90.98%。
该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孙永亮介绍,除了经费投入,该区以幼儿为中心,进行环境改善和硬件提升。根据合肥市统一要求,凡符合条件的新建幼儿园均配备“三件套”,即一个小游园、一片家长等候区和一座公厕。同时,该区关注特殊幼儿群体,将残疾程度较轻的儿童纳入幼儿园正常教学,对残疾幼儿给予学费和生活补助。
在“从生到养”的链条上,“生育友好”也不可被忽视。
采访中,合肥新站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公卫中心副主任龚军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2023年,该区4家助产机构分娩活产数共6319人,全市分娩量排名第3,其中户籍出生人口仅有1469人,该区吸引了合肥周边和皖北地区产妇来此生育。这一现象,凸显了该区丰富的医疗资源条件和良好的母婴管理体系。
近年来,合肥对“生育、养育、教育”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各12个,实现中心区域全覆盖,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等,实现妇女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