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直播中,主播不断以“足金、国检证书、99元”等为噱头售卖产品。(受访者供图)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价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同比增长8.7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706.48吨,同比增长7.97%。随之而来的,是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在某投诉平台,仅“假黄金”一项投诉,就多达5000多条。
多位消费者告诉中国之声,多个网络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消费者在网上买到的所谓足金商品究竟有什么猫儿腻?
造假手段升级
黑龙江的杨女士在淘宝企业店铺“香港大福万达专柜”陆续购买了小手镯、金锁等三件999足金商品,总价1000元。杨女士说:“我看好了是足金999才买的,当时是以500元/克的价钱买的,然后有优惠券是400多。他说会自带证书,有一个二维码。他可能是以为别人都不会查,我拿回来之后一查,查无此证。问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也不正面回答,就说,你给我退回来。”
记者在某投诉平台搜索,因为购买到“假黄金”而发起的投诉,超过5000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假的手段在不断升级,许多常规方法甚至专业的无损检测都难以辨别真假足金。
在浙江,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近日接受了一个检测委托。检测中心主任王超说,仪器在多个点位识别均显示999足金。“样品是一个像豆子一样的东西,消费者怀疑掺假,所以到金店剪开了。然后我们不同的位置都测了,黄色的部分是999以上的足金。在断口的地方有点发白,经过沟通,他就允许我们再破坏一点,我们就拿锉刀锉,锉掉之后,白点就露出来了,它也不是整块白的,是一点一点,我们放大镜一看,黄色的部分都凹下去了,白色的一点一点都是凸出来的。我们再上仪器一测,就发现铼的峰位很高,说明一点一点的小颗粒,极大可能是铼元素。”
铼的售价1克仅需十几元钱。王超说:“铼这个元素,比重比黄金要大一点,但是跟黄金很接近,所以掺在一起,比重法也很难区分。第二个特点,熔点比黄金还要高,所以在金店里,用火枪把黄金熔化之后,它也分不开,就是等黄金冷却之后,白色的颗粒还是包裹在这个黄金之内的,真金不怕火炼,这个铼也不怕。外面厚厚的一层全部是黄金,一点一点小颗粒的铼混在这里面,不破坏(整个外层)是测不到的。”
购买时要“擦亮双眼”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申请经营(包括加工、销售)金银制品等相关业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后,才可以营业。
多位消费者反映,他们购买过黄金饰品的一些网店过一阵子可能就关闭了,但销售相同产品的店铺却一直层出不穷。这是为何?又该怎么规范?
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消费者反映的“香港大福万达专柜”店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但截至发稿,该店仍在销售足金产品。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执法办案队警长成玺表示,从消费者来说,避免买到假黄金产品的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商家和渠道购买,黄金作为贵金属,其价格有权威参照,不要轻信所谓的“补贴”或“让利”。
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王超还提示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检测证书。“因为黄金价格非常透明,你贪了几块钱便宜,吃的是大亏。这个证书有真有假,特别是线上的证书,特别混乱,跟机构出的真证书做得一模一样,也有甚至套用机构的编号做出来假证书,提醒消费者,证书后面有电话,(除了)网上查询,也可以电话查询这个证书是不是真的。”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