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安全咋保障?
国家卫健委:将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升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
  国家卫健委3月19日就“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加强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和救治
  有记者提问:我国妇女生育年龄在推迟,而且三孩生育政策已经实施,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请问她们的安全如何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表示,为了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特别是保障高危孕产妇的安全,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和救治,全力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健康。
  一是持续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要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专科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督促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面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服务。对孕产妇,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高低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紧盯高危孕产妇强化专案管理,着力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层层把关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二是夯实母婴安全保障网络,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近期,国家卫健委将印发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文件,就规范助产服务规划布局和资源调整提出明确要求,保障产妇分娩安全方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是保障母婴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卫健委依托产儿科实力突出、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在全国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49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321个,覆盖广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基本建立。今年将重点开展救治体系的评估,提升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严守安全底线。
  三是综合施策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高危孕产妇当中很大一部分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这样的并发症,或者会合并内科疾病,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在“建预案、练精兵、抓联动”上下功夫,建立院内的多学科急救小组,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多学科协作诊疗,全面提升危急重症的临床救治水平。同时,孕产妇的分娩体验也是特别关注的,今年国家卫健委将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改善分娩体验。
  进一步优化完善基层用药保障机制
  有记者提问,将从哪些方面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配置,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所需的基本药物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扩大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的用药种类,国家卫健委也会按照工作部署,一方面落实好已有的政策,在此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基层用药保障机制。
  一是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畅通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用药衔接,来实现用药目录的统一和处方的流转。同时也鼓励各地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像医共体建设中心药房和共享的中药房等,通过这样的建设,建立基层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这样上下贯通来解决乡村居民的用药问题。
  二是提升县域医共体内药事管理的同质化水平,推动开展医共体内的处方前置审核、处方点评,建设和加强县域医共体药品供应、储存、使用、监管全链条的药事管理,保证让群众在基层既能有药可用,更能放心用药、合理用药。
  三是全面梳理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用药政策和药品使用情况,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遴选指导原则,统筹基层用药目录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增强可及性。
  四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联动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基层的药学服务水平,提升基层药品短缺应对能力和健全药品监测评价体系等这样一些综合措施,持续改善基层用药状况,并且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