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3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检察机关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中,聚焦食品药品、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农资、消费预付卡、医疗美容等民生消费痛点,充分发挥“府检联动”协同作用,有效推进系统治理、溯源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据介绍,去年我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459件,较2022年增长27.5%,其中涉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1件,对416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请金额高达3428万余元,促使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潜在违法者也起到警示作用。
全省检察机关还积极拓展消费维权公益诉讼新领域,针对农资、消费预付卡、“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以及医疗美容等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相关专项监督活动。针对网络销售伪劣消防灭火器危害公共安全问题,淮北市检察院在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中,引导公安机关查实销售伪劣灭火器450万具、涉案金额达1.49亿元。该起案件被写入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充分肯定。
为有效推进行业治理,全省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开展全省抗(抑)菌制剂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3年专项行动,与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工作衔接,不断丰富拓展协作方式、协作内容,提升消费者权益公益诉护合力。
在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中,宣城市市场监管部门携手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全市药店、诊所以及美容店铺,进一步推动了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履职。针对辖区部分移动公司代办营业网点违法将用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出售给他人的行为,霍山县检察院在对违法者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同时,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案涉网络运营商完善机制,从源头打击电信诈骗等黑灰产业。
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