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安徽省在合肥市举办了一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融企对接会。会议吸引了16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各市光储办负责人以及全省100余家光储领域企业代表参与。会上还举行了“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供需对接平台”的上线仪式。当天,共有4家金融机构与12家企业成功签约,金额达112亿元。
安徽光储营收规模跃居全国第三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是安徽省高度重视、顶格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重要内容。
据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介绍,2023年安徽光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实现营业收入高达2967.4亿元,首次跃居全国第三。同时,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也达到了801亿元。
在产量方面,安徽的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逆变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组件产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此外,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55%,达到11.3GWh。
在项目建设方面,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签约、在建制造类项目达到了287个,总投资额高达5631亿元。同时,市场主体也在积极增添新活力,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超百亿企业已有12家,合计营收达到2800亿元,占全省光储产业比重的75%。已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光储产业的海外布局也取得了新进展。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实现出口480.2亿元,同比增长28.3%,显示出光储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光储产业融资签约破百亿
安徽光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离不开金融方面的保障支持。在当前的良好发展环境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投放规模,特别关注光储企业的设备更新需求,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推动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安徽省工信厅(省光储办)还发布了光储产业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和融资需求清单,并与部分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场,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企业(项目)进行了推介,并成功签约超100亿元的融资协议。
此外,会议还举行了“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上线仪式,进一步促进了光储产业的供需对接和协同发展。在会议现场,共有4家金融机构与12家企业签约,金额达112亿元。
光储企业营收破亿达230家
2023年,安徽省光储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全省光储产业营收超亿元企业达到230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合肥、滁州作为光伏企业主要集聚区,汇聚了众多优质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的产业生态。
从营收规模来看,安徽省光储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相对集聚,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2家,这些百亿企业实现营收共计2800亿元,占全省光储产业比重的75%。全球出货量前10的企业中,有多家关键环节的领先企业在安徽省布局,进一步提升了该省在全球光储产业中的地位。
在产业链方面,安徽省光储产业涵盖了上游装备和材料、中游电池、组件、逆变器以及下游系统集成和应用等关键环节,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国一半以上的光伏玻璃、三分之一的光伏逆变器、近四分之一的组件和七分之一的电池片都在安徽省生产,显示出该省在光储产业链上的强大实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合肥、滁州的光伏企业数量占全省的43.5%,营收规模更是占到了81.4%,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储能产业主要集中在合肥市,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均占据重要地位,为全省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