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新气象”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安徽借力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力促“量”“质”齐升,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科创+产业’双轮驱动提质、降本、增效,这堪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新气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汽车产业是安徽着力推动发展的“首位产业”。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新能源汽车的增益红利,正向“全链”外溢。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制造业零配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牵引的“新”优势动能潜力十足。截至2023年底,全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0多个月保持18%以上增长,202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超过过去7年之和。
  数字智造,正成为安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名片”。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202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9%。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875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9%,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此外,在有着“量子大道”之称的合肥市高新区云飞路,短短几百米的道路两侧密布着几十家量子科技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未来产业的发展。今年1月,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合肥上线运行。这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这是中国“新”科技蕴藏世界机遇的生动实证。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