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资料图)
本报讯 近日,我省印发《安徽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政策》),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我省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跟踪转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国际标准研制,开展量子信息、能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每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20项以上。
推动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标准化联动发展。支持检验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到2025年,推动5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际知名检测认证实验室达成互认。
根据《若干措施》,我省将推进合肥、芜湖经开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进口贸易与产业、消费深度融合。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提升省内特色产业集群出口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产业集群申报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质增效工程,力争到2025年基地出口占比达到40%。
同时,构建高效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两枢纽一中心”(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蚌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和合肥江淮联运中心)、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构建“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在皖投放全货机航线。探索开展“直装直提”试点,扩大“联动接卸”应用场景范围,适时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化措施试点。完善海外仓布局,到2025年,全省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500个以上。
此外,鼓励院校围绕我省新兴产业及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相关专业,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实践项目。着力引进和培育熟悉国内外法律、贸易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形成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共享机制。支持企业组织职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区功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