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跟下雪似的往下飞”
合肥迎来“柳絮季”;医生建议:易过敏者要佩戴帽子和口罩
  
  合肥包公园树上还未飘落的柳絮。


  在草坪上堆积的柳絮。

  本报讯 又到了柳絮纷飞的时节,让不少容易过敏的市民不堪其扰。4月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行走在合肥市包公园内,水边是抽出新芽的柳树,随着一阵风拂过,树上的柳絮四散飞落,一旁正在散步的市民感慨柳絮“跟下雪似的往下飞”。
  在和煦的春光中,杨柳依依为包公园更添一分春色,不少市民坐在柳树下的长椅上欣赏春景,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有工人正在修剪柳树的枝条,去除一部分抽出的新芽,修剪柳树的形状,环卫工人也在清扫道路。
  “我在包公园干了几年了,这里没什么杨树,就是柳絮在春天会有一些,差不多就是三月底、四月份的时候。”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今年的柳絮稍多一点,在三月底的时候比较多,下过一阵雨之后就好了不少。”
  环卫工人向记者介绍,为了抑制柳絮,近年来公园也会请专家来给柳树“打针”,对抑制柳絮有一定的效果,在柳絮爆发的时候,环卫工人们会采取用水冲的方式,抑制柳絮四处飘扬。“现在柳絮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再有一个礼拜差不多就落完了,还是下雨比较有效果,下几天雨之后,柳絮就会少很多。”
  市民尹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她感觉近几年来,杨絮和柳絮的数量有所减少,“之前严重的时候是在羽绒被里行走,大概在2018年、2019年,现在只是偶尔骑车会迷眼睛”。
  记者从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近年来,杨柳絮的减少得益于集中整治与长期的日常维护。“在杨絮和柳絮中,杨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大,柳絮絮量相对小,并且集中在河边作为景观,一般清明前后几场雨下过就结束了,但杨树絮量更大,飘絮成团,时间在五一前后。”在2020年到2021年,合肥市对杨絮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包括通过城市道路更新、公园改造等方式对主城区部分杨树进行了更换,对部分杨树进行“短截”处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28日,共治理杨树51995株。“在集中整治之后,杨絮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治理效果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现在主要做的也就是日常养护的工作。”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刘盛秀告诉记者,杨柳絮过敏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刺痛,对于容易过敏的患者来说,首先是要进行预防,佩戴帽子和口罩,避免局部接触和吸入,如果出现轻度症状,可以进行冷敷,症状明显的时候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外用药物,症状非常严重的时候,可能还需要配合口服药物。“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很快就会好转的。但是也有少数病人如果再接触的话,可能会再出现,这是皮肤的问题。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相对症状会比较重,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