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唯一一只大熊猫“优浜”。(图片由宿州野生动物园提供)
“顶流”大熊猫“福宝”近日归国,又掀起了一股大熊猫热。说起大熊猫,目前我省仅有一只大熊猫居住在宿州野生动物园。为啥安徽的大熊猫这么少?
回顾高峰期近10只大熊猫先后来皖 记者采访一些业内人士,并梳理了过去十多年的情况,发现高峰期时,曾有近10只大熊猫先后在安徽落户。
2008年,时年8岁的大熊猫“亮亮”从四川来到合肥野生动物园安家,受到了众多合肥市民的喜爱。
黄山休宁大熊猫主题乐园位于休宁县凤凰山南侧,2010年起,来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喜豆”“华龙”“锦心”便落户该园。后来“喜豆”和“锦心”离开休宁,“华龙”留守。2018年,乐园在升级改造时,把“华龙”送回四川成都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待升级改造完成后,“华龙”回归,还带来了“回回”。
皖北地区也有大熊猫。2018年4月4日,“大双”和“优浜”当天在宿州野生动物园正式与游客见面。
现状宿州“优浜”成为安徽“独苗苗”
不过,虽然曾有近10只大熊猫先后入皖,但记者求证了解到,目前我省确实只有一只大熊猫,也就是“优浜”。宿州野生动物园动管中心负责人李闯介绍,“优浜”的四肢较长,“它不像大部分熊猫那样走起路来内八字脚扭屁股,它走路特别优雅。”此外,“优浜”性格安静,不怎么爱玩耍。
“优浜”在宿州野生动物园享受着国宝待遇。比如,它吃的竹叶和竹笋都是专门从金寨县深山中采购的,园方专门安排了一名司机,每隔三天便会开着专用保障车去进山采买“优浜”的伙食,每次都要采买几百斤,“高峰期一斤竹叶都要10块钱。”动物园还特地建了一个保鲜冷库,以保障这些食材在三天内的新鲜程度。
探因安徽大熊猫怎么这么少? “安徽自然资源这么丰富,想不明白为什么大熊猫数量这么少?”有安徽网民发出疑问,并引起很多共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记者了解到,合肥野生动物园大熊猫“亮亮”,2019年7月返回四川老家。当时“亮亮”的借展合同到期,由于原有场馆不符合2016年新发布的《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而野生动物园属于大蜀山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致使无法按照新规扩建馆舍,最终导致无法续约。
2022年12月24日,安徽省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发布公告,称因大熊猫生态乐园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维修完善,决定于2023年1月1日暂停对外营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年救护中心引入企业运营大熊猫生态基地,但实际未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续展合同等原因,我省最大的大熊猫基地的熊猫只能尽数离皖。
宿州野生动物园的“大双”离开,则是因为年龄到了。
“新熊猫”无法获批也是我省大熊猫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全国多地都在积极申请引进大熊猫,但近几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于各地引入大熊猫的申请非常谨慎,几乎没有新批准。
期待多地积极申请,明年或有望引入 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了解到,目前我省也有一些地方在向国家林草局申请引入大熊猫,不过暂时没有明确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合肥新的野生动物园落户肥东泉山,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中,届时也将会有引入大熊猫的想法。另外,记者了解到,现有合肥野生动物园也在谋划提升展馆,以期能符合借展大熊猫的相关规定。业内人士分析,待条件成熟后,只要相关政策有所松动,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能借展到大熊猫的概率还是不低的。“今年应该没有希望,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明后年。”业内人士透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 陈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