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庐”力向“新”
精耕临港产业 驰骋开放高地
  
  第4000列合肥中欧班列(海关供图)

  庐阳北部,合肥中欧班列来回穿梭,众多企业竞相抢滩,临港产业聚链成群。近年来,合肥市庐阳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转变,持续优化开放平台,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连接世界“钢铁骆驼”从这里出发
  日前,在庐阳北部的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一列满载“合肥产”白色家电的列车从这里开往俄罗斯克列斯特。这是自2014年首趟合肥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发出的第4000列合肥中欧班列。
  近年来,一列列搭载着皖货精品的“钢铁驼队”从这里出发,把合肥与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
  戴粤强是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班列运营部副部长,2017年工作以来,亲眼见证着合肥中欧班列发运的频次越来越高。“开行规模提升了10倍以上,开行频次从原先的每月1-2列,提高到现在每周12-15列。”戴粤强说,班列的服务范围也从原先合肥、安徽5%、10%的本土化率,提升到现在的45%、90%,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庐阳的主动靠前服务。
  2020年6月,合肥国际陆港项目签约落户庐阳,依托合肥北站物流基地运营。此后,庐阳区推动故黄路(合肥国际陆港大门-淮北路)、故黄路北段、淮北路涉铁段等项目配套道路建设,有效畅通陆港周边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合肥国际陆港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合肥乃至安徽对外开放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
   企业抢滩临港产业跑出加速度
  合肥国际陆港项目一期运营稳中向好,今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鼓点正劲: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底建成,将促进合肥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助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城市环境。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合肥国际陆港对合肥全面融入全国物流大循环,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庐阳区以合肥国际陆港建设为战略支点,深入挖掘毗邻陆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众多企业竞相抢滩庐阳北部,临港产业聚势而起。
  在合肥国际陆港一侧,一辆辆物流车穿梭在中外运合肥供销物流园内。作为安徽省商贸物流重点项目,中外运合肥供销物流园构建起合肥全供应链综合商贸物流平台,有力提升区域物流服务配套能力。
  与此同时,安徽省首个智慧仓储物流基地——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公司“智慧仓储”基地、合肥粮食口岸加工物流园等多个物流平台集聚,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助力庐阳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
  最近,杨女士准备将户口从庐阳迁入杭州,“我本来以为要回去办理迁出业务,没想到在线上就办成了,只用了10分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管人在哪,都能办成“老家事”。庐阳区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以来,仅2023年就办理长三角“一网通办”跨区域相关业务近700件,有效提升长三角跨省(市)服务速度、深度和温度。
  近年来,庐阳区不断创优大环境,奏响改革最强音,助力打造合肥主城区开放新高地。
  在全省首创“全程代办”派驻模式,聚焦区域内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企业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用“政府跑腿”换“企业减负”。在此基础上,创新“驿站模式”,把政务服务窗口前移至经济发展“主战场”,实现政务服务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在合肥市率先开启“一窗专区”提速企业开办,实现企业开办“一条龙服务”,推行综合窗口改革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为庐阳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添薪加火”。
  如今的庐阳,正以更加开放的举措、更高质量的服务,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未来的庐阳,将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地区全面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通讯员余挺生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