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从150亿美元投资预见量子产业
  中国科学家提出新量子传感范式,量子精密测量定位精度最高达到1.7纳米;首次观测到多体配对赝能隙,被誉为量子模拟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今年前三个月,量子研究捷报频传。距离“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不到半年,不久前科研团队透露,“九章四号”将在今年酝酿推出。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规模达到386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目前量子科技正处于样机研发攻关和应用场景探索的关键期,原始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成果应用及产业生态构建。在全力打造量子信息科创高地的安徽,目前已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
  作为量子信息三大研究领域,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相继步入产业化“快车道”,提高应用领域生产力水平。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保密性更强。“得益于政务场景的开放,国盾开展的合肥城域量子网建设正推动量子保密通信设备技术迭代。”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雷说,今年“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规模将继续扩大。
  量子计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量子算力可用时代”正在来临。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告诉记者,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利用自主研制的量子计算机,开展更为复杂、高效的计算任务,在诸如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密码破译等领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未来,我们将加速量子计算的原理验证、技术转化和应用开发,向着实现大规模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目标稳步迈进。”
  基于对微观量子体系的调控,可实现超高精度测量。
  在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公司)的检测实验室内,其自主研发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下,一种新型材料表面的磁学特征宛如一幅抽象画作。通过纳米级的精密测量,能精准识别出仅相当于地磁场十几分之一的磁信号。“显微之中,预见的是量子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国仪量子公司副总裁许克标说,量子测量技术已应用至石油勘探、生命科学乃至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去年公司成交订单额超过5亿元。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张紫赟 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