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夜晚进购气球回家。(受访人供图)
彭霞在卖气球。(受访人供图)
彭霞身高1.1米,家住合肥望江西路与石台路交口一小区,以卖气球为生,被亲切地称为“气球姐姐”。因为热心公益,帮助许多困难学子完成求学梦,她荣获2024年第一季度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对此彭霞称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是很多人帮助我,惭愧的是我只是做了很平凡的一件事。”月18日下午,当得知获评“中国好人”时,她正在卖气球。
从小感到异样眼光,生活在自卑里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初中,因为身高原因,彭霞觉得自己是个另类,自感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一直生活在自卑的世界里,不愿出门。24岁时,彭霞经过相亲,认识了同样肢体残疾的丈夫傅应辉,被他的乐观和笑容所感染,慢慢走出了自卑,走到阳光下,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慢慢自信了。
2014年前,彭霞和丈夫开了一家超市,2014年超市被拆迁,为了谋生,夫妻俩各自骑三轮车到汽车西站拉客,由于骑车载客不安全,彭霞没干多长时间,便开始卖气球,如今已有10年了。
除了下大雨,彭霞每天晚上9点,都会风雨无阻去北二环的气球厂进气球,来回差不多3个小时。4月17日晚合肥下着小雨,天气不是太好,晚上9点,彭霞冒雨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家出发,去北二环的气球厂进气球,当晚共进购60个气球,当天夜里12点前回到家。
爱心助学之路,令她更自信快乐
2017年8月的一天,彭霞和丈夫、儿子看电视,看到一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上不了学的窘境后,心里很难受。她便和丈夫商量,给这名大学生捐了500元,拿到了一张捐款证书,自此彭霞开启了爱心助学之路。
4月19日上午9点多,合肥下起小雨,彭霞未外出卖气球。她的家很干净、整洁,客厅拐角处摆放着一架电子琴。记者在彭霞家看到,她捐资助学的“结对救助卡”、捐赠证书、荣誉证书有厚厚一摞,有捐助500元/次的凭据,也有捐助3000/次、2000/次的捐赠证书,展开放在桌上都放不下,“这每一份证书都代表着每一份希望。”
彭霞告诉记者,从2017年8月至今,她已经捐助过45名困难学子,平均每个月捐款一次,把卖气球收入的一半捐出去,每次捐款五六百元至一千多元不等,“我每年给困难大学生的捐款,也在逐年增加,已经捐助9万多元了,快到10万了。”彭霞说。因为帮助别人,彭霞如今乐观、阳光、开朗、自信,热爱生活。
没想到能获评,要“多攒一点钱” 4月18日早上8点半,彭霞开始前往家附近的南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一带卖气球,一直卖到中午11点半,然后回家做午饭,下午两点半她继续卖气球,点半回家。除了去家附近卖气球,彭霞还到公园、幼儿园、广场等地方卖气球。晚上回家做饭,忙完家务,把家打扫干净,“我喜欢把家打扫干净,再弹电子琴,是一种享受。”彭霞说。
谈及此次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彭霞很惊讶也很开心,称会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了这个荣誉,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开心的是受到肯定,但我没有想到能评上中国好人,即使评不上我也不气馁,我还会继续奋斗卖气球。”
“继续攒钱,攒多一点钱,继续捐助困难学子,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别人。”谈及今后,彭霞说,能帮助一点是一点,今后还会一如既往支持贫困学子学习,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面对公益圈朋友们的祝贺,彭霞谦逊地表示:“谢谢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直以来关爱我、帮助我,支持我的各级领导、家人们,朋友们,我将继续努力奋斗,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她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力量
彭霞也曾多次资助过大皖新闻报道的困难人士,例如大皖新闻曾报道过的张德明和儿子小明,2022年2月,张德明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当年5月11日,时年3岁的小明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彭霞得知后,于当年6月15日捐助了500元给张德明父子俩。无独有偶,13岁望江男孩黄维轩患重病的消息,牵动了众多好心人的心,3月10日,彭霞前往医院捐助给黄维轩500元并送去营养品。
获悉彭霞获评中国好人,受彭霞资助过的张德明表示,他一直没有忘记彭霞的爱心,并祝贺彭霞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2022年,我和我的小儿子病重时,彭霞姐用她弱小的身体挣得微薄的钱,来帮助我们父子俩渡过难关。有生之年,我要教育孩子们向彭霞姐学习,把爱洒向祖国大地,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今年1月29日,彭霞作为大皖新闻“好人帮帮团”的成员,前往合肥三十岗沈女士家帮助完成新年心愿。获悉彭霞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月18日下午5点多,沈女士表示:“非常感谢彭霞对我家的帮助,她身上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力量。”沈女士表示从彭霞身上学习到了忠诚、奉献、敬业、友善等宝贵的精神品质,“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会教导孩子们向她学习,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祝好人一生平安幸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