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武王墩墓考古充分采用先进技术
  4月,安徽淮南市的天气,时而放晴、时而飘雨,湿润的空气中充满着万物萌发的讯息。北依舜耕山,南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瓦埠湖,位于淮南三和镇徐洼村的武王墩一号墓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随着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渐渐露出真容,楚文化也变得愈加生动。
  为了给尚在“候诊”的文物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项目组正在筹备建设墓室的“三控系统”。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解释,“三控”即控温、控湿、控氧。“通过控制考古现场环境,我们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原始信息,也为考古发掘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张治国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说,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们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协作,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增强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下一步,要持续加强考古和研究,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同步推进科技测年、残留物分析、冶金、环境、动植物等科技考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提取各类信息。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