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高水平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添强劲动能。当前全省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了呈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图景,探索其培育经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日前走进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合肥市,以及近年来合肥高质量发展最快、最鲜明的肥东、长丰两县,通过深入探访,感受其蓬勃发展的向“新”力。
近年来,安徽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采取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组织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添强劲动能。如今,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安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等组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高能级创新体系。
安徽还建成覆盖省、市、县(区)三级的科技大市场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转移转化机制,多次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布局建设安徽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打造以“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谷院网”融合创新品牌,推动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深度赋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未来产业先导区全面启动建设
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至2023年的42.9%,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安徽还高质量建设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过2200家,实现营收4000多亿元。
同时,安徽还紧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动能。安徽全面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同时兼顾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发展,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四链融合提升创新效能
除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安徽还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高效赋能。合肥市菲力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掌握变压器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正在加快磁性元件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发,急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行安徽省分行获悉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企业财务人员,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科技金融服务方案,结合专精特新“小巨人”主动授信实施方案进行了线下测算,通过该行科创领域专属的债权类投融资风险限额测算模型为企业核定风险限额5000万元并提款2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据了解,安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维度协同发力,精准配置资金链和人才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下一步,安徽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蹚出一条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安徽路径”。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