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生家中仅存的一张王新烈士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我是王常生,王新烈士是我爷爷,感谢你们的这篇文章让我找到他。”5月6日,在浙江宁波定居的王常生告诉记者。2023年6月28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关注了江苏盐城的10位安徽籍烈士寻亲一事。看到报道后,今年4月24日,在宁波上班的王常生,和在老家庐江的姐姐王宜芳、王宜兰相约好,一行三人,前往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烈士陵园祭奠爷爷王新烈士。
【讲述】战友寄来一张遗照
王常生今年51岁,他的爷爷王新是一名革命烈士,多年来,王常生一直念念不忘寻找爷爷王新的安葬地。王常生告诉记者,爷爷王新籍贯安徽庐江,原名王念圣,生于1915年,1936年参军,中共党员,新四军连长,1942年在盐城便仓战役中不幸牺牲。王新牺牲后,他的战友寄来了王新的遗照,“参军之前我爷爷在学校读书,是个文化人,为了迎接新中国,而改名王新,这是牺牲后他的指导员来时说的。”
王常生的父亲名叫王叙明,出生于1935年9月,2002年去世,“我爷爷(王新)家中三兄弟,爷爷在三兄弟中最小,他牺牲时还没结婚,他哥把大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王叙明)过继给他,当时政府也是认可的,以前有烈士证,后来遗失了。”王常生说。王叙明因为烈士后代才读书考上大学,一直在庐江从事教育工作,“以前只知道爷爷在盐城牺牲,但不知道具体地点,我爸在世时专程到盐城去也没找到,所以生前一直念念不忘,和我说过有机会一定要去找,不要放弃。多谢您的这篇报道让我完成了上一代人的心愿。”
【回忆】找不到烈士成老人临终遗憾
5月6日,记者见到了王宜芳,回想起终于有了王新烈士消息时的情形,她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明明找到了是个好消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水就是一直淌。”
作为大姐,王宜芳从父亲口中听到过一些关于爷爷的描述。“我父亲说爷爷是读书人,写一手好字,当时有部队从我们家经过,他就跟着走了,没多久就升到了连长。”刚开始王新烈士跟家里还有书信联系,后来书信联系也中断了。
王新烈士牺牲的消息还是他的战友寄信告诉家里的,信件在老家的几次搬家中丢失了,信中夹着的照片成了家里人寻亲唯一的凭证。“从照片上写的字看,照片应该是他和战友分开的时候,送给战友留念的,后来他牺牲了,战友就把照片寄给了我们。”
在得知王新烈士牺牲在盐城后,刚开始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无法到盐城寻亲,后来家里条件渐渐好转,王宜芳的父亲便专门前往盐城寻找王新烈士的安葬地,但当时并不知道准确的地点,所以主要在盐城市区中寻找,最终没有找到,这成了王宜芳父亲临终前的遗憾。
【部门】找到烈士后人很激动
大学毕业后,王常生前往宁波工作,离开庐江老家有30年了,多年来,王常生一直想要完成父亲的心愿,“庐江县烈士名单中很早就有我爷爷的名字,只知道牺牲在盐城,具体地点没有写。”看到报道后,王常生和在庐江老家的两位姐姐约好,并与盐城市盐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4月24日,在江苏盐城会合,盐城市盐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郑朝亚非常热心并热情接待,“陪同我们去大冈镇烈士陵园。”
5月6日上午,记者联系上盐城市盐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办秘书郑朝亚,他表示在开展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发现难度非常大,但此次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王新烈士的后人,因此他很激动和感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