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党建六加”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汪诚(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员,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创建于1930年,1952年建立生物系,1959年与原合肥师范学院生物系合并成立新的生物系,2000年4月组建为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学校将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调整至生命科学学院。建院(系)94年以来,曾有王志稼、钱啸虎、刘承德、陈壁辉等多位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教授在此执教。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党建六加”工作法:
  一、党建+学生团建——拓思想之渠。学院落实党建带团建机制,注重细化任务措施,加强督促指导,使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学院星级党支部建设与活力团支部建设相结合,中高年级的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专业学习、学科竞赛、课外活动、考研就业等方面给团员青年指导和辅导,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将“三会一课”与“三会两制一课”相结合,以高水平党建带动高水平团建;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与“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相结合。让团更好地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让团员更好地成为党员的源头活水。
  二、党建+课程思政——兴育人事业。学院以党建推动课程思政,扎实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出台《生命科学学院关于实施课程思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党员率先垂范,学院党员教师做“教育2035”课程思政系列报告。在近年来课程思政类质量工程项目中,主持人均为中共党员。此外,学院党员特别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切实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带头开本科教学公开课,带头承担本科生导师、新生导航、考研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
   三、党建+科学研究——攀学术高峰。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青芒论坛”活动。论坛主讲者以学院青年党员教师为主,围绕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开展学术思想交流,包括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学术研究进展或成果展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学术交流对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实现支部传、帮、带,做“生技前沿”的宣传者和实施者。
   四、党建+社会服务——促学用结合。作为地方重点高校的理工科学院,党建与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学院主办了全国科普日芜湖市主场活动和“贴近生命科学,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科普活动;科普项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科普宣教》《基于生物标本馆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活动》获芜湖市科协立项资助。生物技术教师党支部在繁昌纸鸢香草庄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学院党员老师为芜湖市种植业系统技术人员做培训、在芜湖市弋江区委党校做“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的专题报告等。
  五、党建+统一战线——绘就同心圆。生科院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坚持将统一战线这一党的法宝用好用活,党内党外人士共同绘就同心圆,共同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学院院长为中国致公党党员,芜湖市政协常委。学院领导班子联系统战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与统战服务对象交流谈心,通报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位点建设等院情,积极听取党外人士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建议。
  六、党建+国际交流——讲中国故事。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专业学院之一,生科院一直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近5年共招收留学生16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1人。除了老师们尽职尽责教他们知识外,生科院联合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留学生参加“感知芜湖”和“走进非遗”品牌活动,组织留学生参加“感知芜湖——中秋游园会”“留学生话中秋”“外籍专家(人才)芜湖行”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党建六加”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下,安徽师范大学生科院党委目前有“三星级党支部”1个、“二星级党支部”4个、“一星级党支部”3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覆盖。生物技术专业教师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获2023年学校先进教工党支部;2021-2023年,4名教工、6名学生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4个党支部获“院级先进党支部”、21人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4人获“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获批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