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29日,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为期两年的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据省检察院介绍,自2022年4月起,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社会治安等民生热点,以及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确定了“5+N”的专项监督工作开展模式(即省检察院确定的守护“夕阳红”、守护“半边天”、助力根治欠薪、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以及“空壳公司”清理5个专项监督工作+“N”个各地检察机开展的特色“小专项”)。
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143件,提出抗诉26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5件,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1520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2188件,与行政机关形成工作机制76个。1件案例被最高检评为第36批指导性案例,1件案例被最高检评为“2023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11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5件案例入选最高检优秀案例,“5+N”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事例。最高检先后19次刊发推广安徽各地特色“小专项”相关做法,3个专项监督工作被最高检评为“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优秀特色“小专项”。
在突出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方面,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专项监督、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小专项”,依法能动履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推动地方一些政策未兑现、协议未履行问题得到解决,倒逼出台精准公共政策。开展“空壳公司”清理专项监督,针对在刑事案件中发现的虚假注册登记“空壳公司”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对相关行政机关监督力度,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
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事关民生大事。在维护特定群体利益方面,通过开展守护“夕阳红”专项监督、守护“半边天”专项监督、助力根治欠薪专项监督,高质效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聚焦养老、医疗、妇女权益、农民工群体,通过探索建立老年群体保护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婚姻登记行为专项清理和打击行动,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及时解决欠薪问题等方式,依法履职解决农村老人赡养、妇女婚姻自主权和农民工合法权益。
在专项行动中,全省检察机关还突出检察为民办实事,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公开听证、促成和解、司法救助等方式,持续推深做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过能动履职、主动作为,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从执法乱象问题多发领域入手主动出击,以专项监督不断推动诉源治理。
省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并作说明。据介绍,此次发布的6个行政检察监督护航民生民利典型案例,是从全省三级院报送的60多件案例中精心挑选,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空壳公司治理、虚假婚姻登记撤销难等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行政检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担当。 吴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