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刘庆宁: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美
  
  刘庆宁

  年轻时就喜爱摄影的刘庆宁,刚一退休便来到合肥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几年后,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他从一名摄影班学员成为摄影班老师。“学了摄影,要能用得上,更要给社会做些贡献。”十多年来,他经常组织学员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带领大家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美。
   知识有限学习无限
  刘庆宁很早就接触摄影了,“不过,‘玩’摄影需要很大投入,年轻时工资不高,到了中年,精力又放在工作上,所以一直没机会好好学。”直到退休后,刘庆宁进入合肥老年大学,才正式系统学习摄影。
  “我爱看书,爱琢磨,再加上专业人士从旁指点,进步比较快。”刘庆宁说,其实摄影班学员的水平都不错,自从担任摄影班老师以来,他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掌握的摄影理论知识教完了怎么办?刘庆宁意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的摄影知识和技巧,才能带给学员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最近,他正以“背影的诉求”为专题,让学员体会如何用“背影”来表达情绪与故事。
  “摄影不是单纯地考虑构图、色彩,还要追求更深层次的东西。”为让学员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刘庆宁从出现在中国绘画中的“背影”讲起,再讲到西洋绘画中的“背影”,最后落脚到摄影中的“背影”,“备课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文学、历史、绘画等知识都有涉猎。”在这一过程中,刘庆宁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员们也体会到了摄影带来的无穷乐趣。
  快乐摄影记录美好
  一直以来,刘庆宁在教学中倡导“快乐摄影享受生活”。
  刘庆宁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器材更加广义,爱好摄影的人比比皆是。为让学员们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他常常组织采风,为学员们提供展示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2013年,我们和庐阳区双岗街道合作,举办了《我的家园我的梦》摄影展览。”刘庆宁说,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合肥,但很少有人真正观察过这个城市。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摄影系的老师、学员们常常天还没亮就来到拍摄现场,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拍摄,就是为了记录下这个城市的每一处风景。
  “我们爬上高楼,拍摄城市在朝霞里苏醒的模样,拍摄华灯初上时流光溢彩的街道,拍摄人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仅如此,刘庆宁还从自己家中、从档案馆里找出许多老照片,通过照片的新旧对比,让人们直观感受城市变化。“通过这次展览,大家发现,原来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这么美好。”
  坚持公益服务社会
  “摄影不是光拍花花草草,要与社会的热点结合起来,为社会服务。”在刘庆宁所执教的摄影班,一大半学员都是党员,“退休前,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退休后,大家仍然保留了这份责任感与使命感。”自2013年《我的家园我的梦》摄影展览成功举办之后,大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一发不可收。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合肥老年大学和合肥市摄影家协会的支持下,刘庆宁策划并实施了《100年&100人我为党旗添光彩》的大规模摄影活动。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找不到100位具有代表性的共产党员,谁知道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拍摄了120名共产党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开始之前,刘庆宁将大家分成了几十个拍摄小组,并进行了专题教学。大山里的“铁腿信使”、“中国好人”郑爱军;创下195秒接通5条繁忙电话的记录、全国劳动模范丁爱华……大家深入工厂、工地、学校、科研院所等地,把镜头对准全国劳模、道德模范、优秀党员,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正是有这样一支团结一致、乐于奉献、勇于追求的摄影团队,我们才完成了各项预定的目标任务。”
  “我总觉得要为社会做些什么,心里才踏实。”刘庆宁说,作为一名摄影人,他和学员们用镜头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美。“我们既为社会做出贡献,又展示了自己的摄影才能,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