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潜山市五庙乡拟打造“左四和文化园”



记者查阅的相关资料。


  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庙乡。
 
  黄梅戏《女驸马》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女驸马》由传统剧目《双救举》改编而成,而献出《双救举》孤本的是潜山五庙老艺人左四和。日前,记者从潜山市五庙乡获悉,该乡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打造一所戏曲文化园,拟取名为“左四和文化园”或“《女驸马》文化园”。
   左四和与《女驸马》的关联
  民间艺人左四和(1902-1983)是五庙左湾人,出身于民间戏曲世家。他少时出道,是一位集黄梅戏、高腔、弹腔于一身的艺人。左四和的孙子左国庆告诉记者,左四和读过6年私塾,14岁随民间艺人张庭翰(良友班)入班学习,工旦行。18岁开始“跑红”,为该班名角。1957年-1958年在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担任唱腔辅导老师。晚年以教戏为主,辅导民间剧团。“我爷爷与著名的黄梅戏编剧、作曲家王兆乾渊源颇深。”
  记者在1987年《黄梅戏艺术》第4期上看到了王兆乾的署名文章《左四和与<女驸马>》,文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与左四和相识四十年的经历,深情回顾了左四和给他毕生事业以启迪,感慨左四和向人民献出了《女驸马》却无所索取,无所纷争。“也许,今天的冯素珍们、刘文举们或者电视的编剧们从来不知道左四和其人,但是,没有左四和便没有《女驸马》。”
  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黄梅戏专业演员,对于左四和与《女驸马》的这段历史,均表示不太了解。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青年讲师康正成是一位艺术学硕士,他当年读研究生时的研究方向就是“民间戏剧与地域文化”。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个说法时,康正成说:“我认为‘没有左四和便没有《女驸马》’这个结论基本正确,但不是很恰当。应该是‘没有左四和,就没有《双救举》的重见天日,就没有现今的《女驸马》’。”康正成认为,左四和作为《双救举》最后一批演出者之一、《双救举》抄本的捐献者,他的重要贡献不言而喻,但是《双救举》改编自唱本《贤良传》,“虽然这个提法未必准确,但也是目前为止比较可靠的说法。”
  五庙人想将《女驸马》请回家
  五庙乡原四级调研员程为丰告诉记者,左四和不仅仅对《女驸马》有贡献,他还是一位融会贯通的艺人,他将弹腔、高腔传统剧目移植到黄梅戏上,丰富了黄梅戏剧目。记者查阅了《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七集),该集收录了6个剧目,其中5个与左四和有关。其中《双插柳》署名为:据罗超凤藏本,左世和口述本校订;《双救举》署名:左世和搜集;《刘子英打虎》署名:潜山武庙灯会抄本,左世和口述本;《青天记》《双丝带》均署名为:左世和口述本。(注:书中的左世和、潜山武庙应为左四和、潜山五庙)
  程为丰建议,以后涉及到黄梅戏《女驸马》的署名,宜通过字幕打出“通过弹腔剧目《双救举》改编,原本搜集:左四和”字样,显示对这位完整保留珍稀剧目的传播人应有的尊重;此外,今天的“冯素珍”“刘文举”们每年可否到五庙乡来演唱一台完整的《女驸马》,或者每年一度的“黄梅戏艺术展演周”在五庙乡设立一个分会场?一则让老区人民享受正宗的黄梅戏饕餮大餐,二则反哺山乡“票友”“粉丝”,厚植更加亮丽的黄梅新芽。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人文化宫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黄家英是一位资深“票友”,曾在舞台上扮演过二十多年的“冯素珍”,从安徽卫视唱到央视,从合肥唱到全国各地。记者采访她时,她正在安徽农业大学给一帮大学生戏迷上课,教授《女驸马》。“《女驸马》这三个字本身就自带流量,我认为取名为‘五庙乡《女驸马》文化园’可能更有利于扩大该乡的文化知名度。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带着我的艺术团,去五庙乡演一场整本的《女驸马》,与戏乡人民共同切磋,共同感悟经典的魅力。”
  安庆市作协原副主席程为本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左四和与五庙的戏曲文化,他表示,从古至今五庙人民对戏曲的热爱和敬仰,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浓厚的戏曲积淀,成就了五庙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孕育了五庙崇文尚德的精神追求。“左四和是五庙乡的文化名人,我们要深度挖掘,不仅要让世人知道他对《女驸马》和黄梅戏的贡献,更要宣传左四和的精神,从而延续五庙乡守正创新的孜孜不倦。”
  不断构建五庙的文化坐标
  五庙乡是2021-2023年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潜山弹腔、五庙木偶戏是省级非遗,是五庙乡对外最靓丽的名片。满乡人文典故,百年魅力非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何才能更加枝繁叶茂?五庙乡党委书记王昭表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意义在于不断构建五庙的文化坐标,是一种追求,更是一项使命。“我们不仅想打造左四和文化园,更想将左四和的形象搬上五庙的黄梅戏舞台,让传统戏曲持续释放当代价值,用戏曲讲好五庙故事、展现五庙形象,用戏曲丰富五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五庙乡二级主任科员蒋齐应已经收集了大量关于左四和的相关文献资料,他就左四和戏剧情结的挖掘与推广提出了“四势”建议:起势——探根寻源;造势——宣传推广;借势——政策支持;顺势——走向市场。记者在左国庆家中,也见到了他和他爷爷的“粉丝们”不辞辛苦收集起来的有关左四和唱戏的脚本、道具,如戏服、髯口、手抄剧本《秦香莲》等。打造“左四和”文化园,五庙乡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康正成认为,五庙乡关于文化园的想法是可行的,只要财政上没问题,不失为打造文化乡村的好举措。“左四和在戏曲中的贡献并不限于黄梅戏,还有高腔和弹腔,尤其是弹腔,作为潜山的地方声腔,如果五庙乡的乡级文化园能够加以凸显、宣传,可能更易做好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当然,在这个戏曲文化园中,可以以黄梅戏为主,弹腔和高腔为辅。”
  “五庙乡的文化自信扩大了戏曲发展的高度,该乡的历史自信则拓宽了戏曲传承的广度。”合肥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蜀山区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胡菲菲对五庙乡打造文化园的举措表示赞赏,她强调,戏曲由人民创造,受人民认同,承人民发扬,为人民喜爱,戏曲在人民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和艺术形象。“希望‘左四和文化园’早日落成,希望戏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五庙乡人民生活中持续发展和振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