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居民 碘营养适宜
  本报讯 5月15日为我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为“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安徽卫健委监测显示,我省居民碘营养适宜,碘盐覆盖率达94.57%,合格碘盐食用率88.69%。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导致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在2000年我国消除碘缺乏病之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有5%至
  15%出现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69),更有0.66%的人罹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这对当地的人口素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环境(水、土壤等)普遍缺碘,且这种现状很难改变,因此,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食用碘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存储的碘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所以长期、持续地食用碘盐至关重要。
  碘缺乏病曾对我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建国初期,局部地区的甲状腺肿患病率平均高达53.7%。然而,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努力,我省在碘缺乏病的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1987年,全省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到了2000年,我省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再到2010年,以县为单位,我省已经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令人欣喜的是,截至2023年,安徽省已经连续38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所有县(市、区)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的良好状态。安徽省卫健委监测显示,我省居民碘营养适宜。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防治规划和方案,通过多项措施确保防治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鉴于碘缺乏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环境中碘的缺乏无法通过人为干预彻底改变,因此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努力。安徽省将严格遵循《安徽省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指导要求,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深入推进以食盐加碘为核心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将加强居民户盐碘、饮用水水碘以及重点人群碘营养的动态监测,确保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从而持续巩固和提升碘缺乏病的防治成果。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叶晓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