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2023年达到612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2023年,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
产业营收实现两年翻番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2021、2022年连续突破3000亿元和4000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612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其中,光伏制造业营收超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我省坚持前瞻谋划,顶层设计加快完善。”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介绍,我省先后制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任务和保障举措。
同时,制定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兵团式、阵地战”模式推进皖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2023年,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34.4%、28.4%,仅滁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
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迭代更新快,我省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持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省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健全“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自主创新成果。2023年,我们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7个,安排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资金超过1亿元。”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
同时,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培育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1145家、高新技术企业180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3家、上市高企4家、科技领军企业2家,并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基金群和风险资金池等,促进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对接合作。2023年,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
产业总投资额超过万亿
“着眼强链补链延链,我们制定招引目标清单,加强省市专班协同,积极吸引优质项目、高端人才、企业总部在皖布局。”罗宏介绍,2023年,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
近年来,我省坚持招大引强,重大项目接续落地。比如在平台招引方面,借力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资源,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4场“双招双引”推介活动和两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推动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安徽,成功签约79个项目、总金额1315亿元。
此外,强化统筹协调与精细服务,建立重点市包保、重点合作园区“一园一档”、重点企业“一企一档”、重点项目“一项目一推进表”等服务机制,对9个重点市、23家重点合作园区、131家重点培育企业和188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建立健全赋能市县的服务协调机制和企业诉求办理机制,清单闭环解决各地遇到的困难问题,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00余项,做到“市县有求、专班必应”。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