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小满后养生重“祛湿”
专家三招教你自查是否“湿气重”
  小满至,夏意浓。“小满后气温升高明显、降水增多,容易产生湿热之邪。”安徽省中医院风湿一科主任医师汪元提醒,这一节气养生最重要的是祛湿。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哪些方法可以祛湿气?专家给您支招。
  提醒:空调室内容易加重湿气
  “湿”是长夏的主气,夏季,特别是长夏期间,祛湿是重要的养生内容。
  “夏季闷热难捱,人们往往贪食生冷,而五脏中的脾又最怕湿,湿气常常阻滞在脾胃,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易困倦、腹痛腹泻等症状。”汪元表示,夏日热气逼人汗出,人们喜欢阴凉之处或者空调室内,倘若汗出骤然而止或者汗出衣里,都会使水湿之气停留在体内难以排尽,让人感到全身沉重乏力,四肢酸沉倦怠,甚至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长期以往,体内湿气便日积月累,逐渐加重。
  自查:三方面可自查是否湿气重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呢?汪元表示,可以从三方面来自查是否湿气重。
  晨起看舌面:早晨起床时眼皮浮肿或有眼袋,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照镜子可以发现自己舌体胖大、或舌边有明显齿痕,舌苔多厚腻,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饭时看食欲:湿气重的人夏季多会出现食欲减退以及消化功能下降的表现。到了吃饭时依旧没有想吃的欲望,或者吃一点东西之后就会有饱腹感,甚至有的会感觉到恶心,这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
  平时看状态:体内湿气重的人到了夏天,常会感觉身体及四肢沉重,甚至全身酸疼。身体特别疲乏,不爱活动,活动时会出现关节发紧,肢体活动不灵活。另外,有头昏、头沉、头脑不清醒、易困倦的感觉。常会感到胸闷,须长呼口气才会感觉舒服。
  汪元介绍,如果饮食作息和原来基本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的体征,也是湿气重的表现。“另外,大便粘滞,排不尽感,大便容易黏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净,都说明体内湿气有点重了。”
   饮食:荔枝等热带水果易加重湿气
  值得注意的是,祛除湿气在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生冷。“本来长夏季节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过食油腻生冷食物会损伤体内的阳气,加重脾胃负担,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汪元提醒,“防湿”必须从日常饮食做起。少吃煎炸、烧烤、香辣等油腻刺激食物,以免加重脾胃湿热。一些热带水果,如荔枝、榴莲等本身含糖量就偏高,多食会生湿滋腻,加重湿热。吃太多冰凉食物,如凉菜、冰啤酒、冷饮等,也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夏季饮食总体宜清淡,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在平常的食物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大枣、薏苡仁、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绿豆等。”汪元特别推荐薏米红豆粥,既能健脾祛湿,又可补血养心。
   调理:祛除湿气首选运动出汗
  那么夏季如何祛湿呢?对此,汪元表示运动出汗是最简便易行的祛除湿气的方法。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尤其是长期工作在空调房中的人们,很少流汗,导致身体自然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汪元提醒,大家不要整天待在空调房内,应该运动起来,比如跑步、健走、瑜伽、太极、五禽戏等,适当出汗不仅可以加速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还能舒缓压力。
  汪元坦言,补充阳气,祛湿之本,“内湿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停聚所致,脾脏喜燥恶湿,补充阳气可以祛除体内寒湿之气,振奋脾阳,减少内湿停聚。”汪元表示,可采用艾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等多种办法补充阳气,可选取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进行艾灸,就有很好的温阳祛湿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医传统特色治疗方法——冬病夏治也是补充阳气的很好的方法。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补充人体阳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徐琪琪通讯员陈宜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