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淮南武王墩墓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最近,考古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座战国时期大型墓葬,是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墓。随着封土和填土的逐步清除,四层椁盖板的拆解提取以及椁室内部的仔细清理,这座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从今年3月至今,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进入关键阶段,目前,提取文物超过3000件组。5月18日,武王墩内最大的一樽鼎被提取完成,口径88.9厘米,超过了之前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文物的等级、规格和数量都表明着墓主人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
  武王墩出土青铜器上的一句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将墓主人的身份清晰指向了2000多年前楚国的考烈王。“酓前”就是楚考烈王熊完的名字。
  文字是本次考古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多达上千个墨书文字,分布在武王墩一号墓的椁盖板和墙壁上。2000多年前的某位施工负责人,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清晰的标识。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考古一组组长张闻捷说:“主要记载的是两类信息:第一个是各个分室具体的埋藏性质,比如,北室就写着乐府,北室象征着乐府机构;第二个写盖板的顺序,就是盖一、盖二、盖三、盖四,所以我们就知道是从哪一边开始盖的。”
  武王墩一号墓是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北侧为乐府,主要是琴、瑟等乐器;东侧主要埋葬各类青铜礼器,包括鼎、簋等器物;南侧包括漆器和兵器;西侧则是营造了乐舞和车马出行的场景。南方潮湿,木椁室原本处于地下饱水状态封存,水位下落后,文物次第堆叠。
  随着青铜器、陶器的出土,食物越来越多地涌现,这是武王墩考古新发现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张闻捷说:“哪一种鼎装哪样的牺牲是很值得关注的,在实际的礼仪活动中,可能要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或者比我们知道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宫希成说:“这个墓所属的年代,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对我们解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重要的关键节点来说,学术意义非常重要。”
  综合央视《焦点访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