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成为郁晓楠生活的重要部分。
郁晓楠,一位因先天性眼疾而几乎失明的坚强女孩,仅剩双眼一丝光感。在2023年,她成为了安徽省唯一的盲人考生,勇敢地迎接了“一个人的高考”挑战。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郁晓楠决定再次挑战自我,参加今年的高考。
谈高考:有惊喜也有遗憾
作为2023年安徽省唯一的盲人考生,郁晓楠在去年的高考中取得了311分的成绩,这一分数虽未能达到安徽文史艺术B类本科线,但对她而言已经超出了预期。
郁晓楠表示,去年的高考对她而言充满了惊喜与遗憾。由于盲文考试的特殊性,考试时长增加了50%,试卷更是多达90多张纸,这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的高考”的压力。尽管分数出来后,她发现成绩并不理想,但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能如此接近本科线。
郁晓楠通过去年的高考,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难点。她坦言,像英语、数学这样的科目对她来说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她也未能接触到一些必要的知识。
谈手术:视力并未恢复
郁晓楠表示,虽然能微微感觉到光亮,但周围的世界对她来说依然是一片昏暗,事物的颜色或轮廓完全无法看清。更让她痛苦的是,她的眼睛经常会疼痛得难以忍受,有时要到深夜11点,当身体极度疲惫时,她才能勉强入睡。
“眼睛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正常的睡眠,还让我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郁晓楠对记者说。去年7月和8月,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前往北京进行了两次眼部手术。虽然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眼部疼痛,但遗憾的是,她的视力并未因此恢复。
谈备考:在家复习,有人上门辅导
当记者问及为何决定继续参加高考时,郁晓楠沉默片刻后,缓缓道出了她的原因。她表示,早在读高二时,她就已经制订了参加高考的计划。
谈及备考过程,郁晓楠表示,尽管有老师邀请她去学校学习,但她还是选择了在家复习。因为她的学习材料都是盲文,普通孩子几段或几行就能答完的一道题,她可能需要用盲文写满一整张或几张纸。她解释说,听也是她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帮助她备考,有三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她家里进行辅导,涵盖了英语、数学及语文等多门课程。每节课持续两个小时,每周都有固定的上课时间。
在郁晓楠的家里,妈妈搬来了多本厚厚的盲文复习资料。她透露,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她在家人的帮助下通过微信联系到了一家工作室,将电子版的复习材料发送给对方,对方再为她打印出纸质版的盲文复习材料。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她的学习效率,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谈未来:想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由于拥有灵敏的听力和超强的记忆力,郁晓楠即使看不见琴谱,也能通过老师和妈妈的口述或手机播放的琴谱,将其牢记于心,并反复弹奏练习。从7岁开始,她一直坚持到现在。采访中,郁晓楠在家中用钢琴弹奏了一曲,这台钢琴已陪伴她多年,成为她倾诉的“伙伴”,弹钢琴也成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谢一路上帮助我的人。”郁晓楠表示,她的手术费、生活费等都是她的姐姐帮忙解决的。除了家人,还有一些其他好心人给予了她帮助。在采访中,她提到:“有一些和我情况类似的人,他们有不同的选择。”她之前接触过中医推拿,并尝试过盲人按摩,“我并不抵触盲人按摩,但那不是我的唯一选择”。
尽管19岁的郁晓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但她依然保持着微笑面对。谈及未来,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憧憬:“我的梦想是以后能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像我的老师一样,带给更多的盲人孩子梦想和希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殷子昂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