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传承
  “草木皆枯冬至到,民间万户饺儿包。”每年除夕,吃完年夜饭后,奶奶便坐下,拿出和好的面和调好的馅儿,很快,一个个形似元宝的饺子便跃然眼前,饺子一排排整齐排列在木板上,面团越来越小,饺子越来越多,我知道大年初一又可以吃上美味的饺子了。
  今年除夕,我也想学包饺子,奶奶自然十分高兴。待我坐下,奶奶便示范起来,“你看,拿起一块面皮,一包,一捏,饺子就包好了。”奶奶“巧手赛天工”,一只饺子很快便出现在她手中。我赶忙试一试,但包出的饺子总是馅多溢出来。“这包饺子就像做人一样,馅放多放少了都不行,要掌握好寸。”奶奶说着,手中的活可没停。我一边观察奶奶的手法,一边摸索模仿着,慢慢地我也能包出标准的饺子了。我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和奶奶聊天。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每到春节家里都会包饺子,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饺子。奶奶包饺子的手艺便是跟太奶奶学的。说话间,爸爸妈妈也加入包饺子的行列。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其乐融融。“这饺子啊,可是寓意着招财进宝的。”奶奶笑着说。一家人开心地笑了,浓浓的亲情溢满了房间。
  大年初一早晨,我们包的饺子在锅中翻滚着,“清水漂芙蓉,元宝落玉盘。”捞起一只饺子,蘸上醋,咬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望着那一盘盘饺子,我突然意识到,饺子能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它吉祥的外形和香甜的味道,更是因为它寄寓着亲情,寄寓着希望。一口饺子,让新年有了期待。饺子已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的美好,原来,它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或许,这就是传承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七(5)班 廖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