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完善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合肥市司法局近日公布了《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意见稿》提出,合肥市将充分利用城市空闲资源,如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空间等,建设多样化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市、县(市)区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广场等。这些设施将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并采取无障碍和安全防护措施。
在新建学校方面,《意见稿》明确要求将教学区和体育场地进行合理分隔,以确保学校体育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时,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教学秩序。同时,未达到配建标准的居住区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配全补齐健身场地设施。已建成的学校也将进行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便于管理和开放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还强调了结合自然资源建设健身步道网络的重要性。合肥市将利用山地、湿地等资源,建设登山道、健走道、骑行道等健身步道网络,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健身选择。同时,新建或改造的公园绿地也将规划、设计、建设集体育竞技、健身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公园,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开放管理方面,《意见稿》明确规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按规定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也应在公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时段向学生或社会开放。此外,《意见稿》还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运营,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健身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以缓解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
此次《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工作将持续至6月20日。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