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校风是老年教育的重要一环,芜湖老年大学加强“崇德重教乐学有为”校风建设,在注重品德培养的同时,重视教化培育、教书育人。这其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关键一环。芜湖老年大学如何破解老年教育师资力量缺乏难题?如何破解老年大学办学难题?对此,记者专访了芜湖老年大学校长王沧江。
记者:部分老年大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芜湖老年大学通过哪些措施强化师资,为学员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的?
王沧江:芜湖拥有众多高校资源,我们不断深化与在芜高校合作,引进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近年来,我们联系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中医药高专等在芜湖的高校,由高校推介师资,选派研究院的学子和高校教师到老年大学任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分别和安徽中医药高专、市中医医院、市一院等建立实训基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学员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此同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人才,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目前,学校有各类专业教师186名,后备教师资源库300余人。
记者:刚刚您提到,学校有各类专业教师186名,后备教师资源库300余人。与大中小学教师不同,老年大学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时间难统一,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芜湖老年大学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品质?
王沧江:我们创新教研组织形式,建立“云会议”室,遵循教师们的工作和作息规律,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按系分批组织开展线上教研,教师可以选择到线下主会场或分会场参加会议,也可以参加线上会议。不仅如此,我们还把“云会议”作为编制外人员的教育学习形式,解决了松散型教师难集中的困难,推动教研走深走实,实现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班级、教师与学员间的联通。
这种“云会议”教研突破了传统地域化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老年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巩固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老年教育教研联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今后“互联网+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面对庞大的学员队伍,学校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破解老年大学办学难题?
王沧江:信息化是助推学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芜湖老年大学在全省较早启用电子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微信报名、考勤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师生管理、班级管理等一网通办,为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教学管理服务,使教务管理更迅速、方便、高效。特别是微信报名系统,促进了招生的公平公正。
目前,我校实行的四级微信群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行政管理的时效性。微信群不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平台,还是服务教学的重要平台,老师可以将授课课件、教学重难点等上传到群里,方便老年学员随时学、反复学。
此外,学校还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智能门禁与教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系统实时判断人员出入信息,校园信息化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让老同志开开心心进校、平平安安回家。
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姚一鸣采写(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