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手术患者会关注手术治疗后手术器械会如何处理,是否重复使用,手术器械是否消毒灭菌。每一台手术的顺利实施均离不开主治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的配合,当然,也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的保驾护航。本文带领大家了解医院手术器械如何消毒灭菌。
通常情况下,手术完成后,使用的手术器械会送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经过专业化处理,确保手术处于无菌状态,降低手术感染概率,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因此,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后需要经过以下环节,方可确保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
首先,清洗。手术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先实施预处理,对回收的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按照器械材质、用途、形状等分类放置,准备多酶清洗液,将分类放置的器械进行浸泡,分解或松动器械表面的附着有机物,例如:血渍、脂肪等,浸泡期间注意把器械完全浸泡在清洗液内,时间不短于15min,完成浸泡后,器械取出,准备下一步清洗,即:根据器械分类情况,大多数器械可以放入自动清洗机内清洗,经过多次循环冲洗、洗涤、漂洗,彻底清除器械表面和深部的残留物质,少部分精密仪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器械需要手工清洗,工作人员利用软毛刷或者特制清洗剂进行细致的清洁,确保器械的边边角角被刷洗干净。
其次,包装。完成清洗之后,对手术器械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双层平纹细布或者专用无纺布完成,避免器械运输或者存储期间出现污染或者损伤。如何保障使用的新棉布质量?对新棉布首先需要进行洗涤、去浆料,提高棉布的柔软度、透气性。另外手术器械包装期间还需要注意器械包的体积大小,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以保障灭菌环节的顺利实施,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概率。
第三,消毒灭菌。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情况,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消毒灭菌方法:首先,湿热消毒法。高温消毒器内放入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时间不短于20min,可杀死99.9%的细菌。高温消毒器消毒期间,器械细微位置经过高温蒸汽穿透处理,对器械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进行灭杀,消毒灭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其次,化学消毒。一些无法耐高温的器械消毒灭菌期间,可以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根据手术器械表面的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例如:真菌或者细菌可以使用乙醇消毒灭菌,但是乙醇对部分病毒的消毒灭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完成消毒处理之后,实施灭菌干预,利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手术器械分类放置于柜内,将环氧乙烷气体加热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消除器械表面的微生物,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多种手术器械,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器内1-2小时灭菌处理,有效提高器械表面、内部的灭菌概率;再者,还可以利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手术器械放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内,之后利用蒸汽发生器或蒸汽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灭菌器内,配合压力调节,使器械实现高压蒸汽灭菌的目的,压力通常维持于100~300kPa。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干预,器械表面温度显著升高,甚至超过120℃,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灭菌效果。除了以上几种灭菌方法,还可以运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法,经过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干预,完成器械灭菌。相比压力蒸汽灭菌和环氧乙烷灭菌,此种方法灭菌具有安全、快速的优点,灭菌效果较好;最后一种是低温等离子灭菌法,通过等离子态氧和氢化物等活性物质的作用,可以有效灭杀细菌、真菌、病毒等物生物,保障被灭菌物品的无菌状态,而且这种灭菌方法周期短,节省了灭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手术器械使用完毕后统一送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专业的消毒灭菌处理程序为:先对器械表面的血渍、脏污清洁预处理,之后实施清洗、包装,按照规范实施消毒灭菌处理,最大限度保证器械灭菌质量,进而减少医院内感染,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