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巷。
在合肥市南一环路与巢湖路交口的新河埂片区附近,有一条数百米长的小巷——姑娘巷。说起姑娘巷,周谷堆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
上个世纪50年代,新河埂一带还是庐州城的郊区,居住的都是以种田种菜为生的农民。虽说是郊区,但距离城里也就不过短短几里路,村民们进城卖农货十分便利。后来,为了拓宽南淝河河道,祖祖辈辈居住在此的村民们退居到南淝河新筑的河埂下,新河埂村因此得名。
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河埂村逐渐被城市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所谓城中村,当然比一般意义上的乡村要富裕得多,新河埂村的乡亲们靠城吃城,日子越过越红火。理所当然地,村里的姑娘们在婚嫁时,大都不愿意去到“外乡”。于是,绝大多数的女婿都来到了新河埂村生活。后来,新婚的夫妻们建起的新房逐渐连成了一片,通往大路的小巷道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姑娘巷。
上世纪九十年代,地地道道的新河埂村人吴国凤结婚了,丈夫家在今天的经开区,婚后二人也沿袭了村里的“风俗”,在姑娘巷建起了一座三层小楼。“我们家兄弟姊妹众多,姊妹们和我一样,结婚后也都留在了这里。”
一条小小的巷子,见证了周谷堆曾经的富裕繁荣,巷子里的姑娘们,也成为了周谷堆发展历史中的美丽注脚。我们不由得期待,来日这里的姑娘们又将如何书写周谷堆的瑰丽未来。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悦 通讯员 孙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