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
安徽财政科技支出全国第四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处于第一方阵;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
  6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财政护航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新闻发布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财政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持续用力,始终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坚持投入与管理并重,全力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人才会聚江淮。
  支持科技发展方面加大投入
  在支持科技发展方面,坚持加大投入和优化结构并举,支持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领域零基预算改革,统筹资金实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2023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35.3亿元,总量跃升至全国第4位,较上年增长5.5%,助力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7位,连续12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24年1-4月,全省财政科技支出1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亿元。稳定的财政投入,为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去年财政教育支出1517亿元
  在支持教育发展方面,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推深做实本科高校省市共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兜牢学生资助民生底线。202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517亿元,较上年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7.6%。
  2024年1-4月,全省财政教育支出5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有力保障全省1298万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真金白银落实4.0版人才政策
  在支持人才发展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优先保障重点人才项目实施,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2023年,全省预算安排各类人才资金增长25%,其中省级比近三年平均数增长36.8%。
  今年以来,落实4.0版人才政策,全省预算安排各类人才资金增长27%,其中,省级投入增长71%,助力全省人才总量达1272万,五年净增454.7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8位。
  下一步,安徽将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投入机制,争取更多国家优质科技资源在安徽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省财政科技资金80%左右投向企业。深化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教育方面,推进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在人才方面,将厚植财政服务人才创新生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人才,以更高质量更优服务支持保障人才兴皖工程各项任务落实。
  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找准支持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保障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省市累计投入超280亿元,争取更多优质科技资源落地安徽,推动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建设,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群布局13个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资金,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统筹省新兴产业、制造强省资金,以超百亿力度,为企业和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提供真金白银支持。省市县联动、带动企业投入,集中资源打造汽车“首位产业”,抢占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逐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在106家科研单位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大模式”。加快实施科研经费“容缺拨款”“包干制”和直达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