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和烘糕有关的记忆
□天长 李宜祥
  每次去合肥,我总要到商店、超市里买些烘糕带回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皖东的一个集镇赴合肥市当兵,这期间品尝到了烘糕的美味,也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那个年月物资匮乏,战士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正在长身体,每天的训练量又大,胃口就特别好,真正应了那句俗话——吃嘛嘛香。战友们探亲归来,或是亲属来部队探亲,总会带些土特产来让大伙分享,以饱口福。
  有人带来花生、核桃等农副产品,有人带来水果,也有人带来糕点、糖果。记得入伍的第一年,我们驻扎在合肥西郊大蜀山下,新兵集训结束后,一位家住在合肥市区的战友归队时带来几盒糕点,拆开包装盒后,这位战友把一叠叠溢着香甜味的薄片分发给大伙。我接过几片,先是轻轻咬下一角,轻嚼慢咽后,一股又香又甜又脆又糯的感觉顿时传遍了全身,接着张开嘴嚼巴嚼巴把这几片全咽下去了。
  时至今日,战友们围坐在一起吃烘糕的欢乐情景我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这位战友告诉我,这种糕点名叫“烘糕”,是合肥的四大名点之一。后来我也品尝到了四大名点的其它三种——麻饼、白切、寸金,也都美味可口。
  连队里有几位家住在合肥城里的战友,他们归队时陆陆续续带来了糕点,除了四大名点,还有绿豆糕、沙琪玛等其它糕点。糕点是分季节生产的,绿豆糕一般是在端午节期间上市,四大名点多在秋冬时节上市。我们那时吃得最多的还数烘糕,就这样,烘糕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入伍的第二年,我因故返乡探亲,临行前,我带着余下的津贴,到四牌楼百货大楼想买二斤烘糕带回去让父母亲品尝品尝,当我因没有粮票不能购买而僵立在柜台前时,一位不相识的年轻妇女主动为我付了粮票,这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复员后,我又在合肥求学几年,定居在家乡的县城后,三十几年来多次赴合肥培训、学习和出差,每次去总忘不了带些烘糕回来让家人品尝,有亲友去合肥,也托他们带些烘糕回来。这些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人们不缺吃不缺喝,再品尝到烘糕,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感觉了,但是每当我品尝到烘糕,就会想起那个火热年代,想起那位赠粮票让我买上烘糕的年轻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