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4版
发布日期:
采访札记
谋事靠前一点 就会靠近百姓一点
  采写完《谁动了我的房产?》(详见第594期AI04版)一文,总感觉还有些话要说,因为这是笔者碰到的最为“烧脑”的一个案件:房产登记“张冠李戴”,一纸判决又“错上加错”,房4卖更是“越搅越乱”。总之一句话:一团乱麻。然而,这样的“一团乱麻”,却在办案检察官周美林和检察官助理程琦的“抽丝剥茧”下,整了个明明白白、各归其“位”。
  回顾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周美林说有“三难”,即厘清事实难,沟通协调难,解决问题难。怎么办?周美林笑称“关关难过关关过”。
  先说厘清事实难。该案缘起于案外人张强(化名)向检察机关的申请监督,居住了10多年的房屋却被法院强制执行登记在他人名下,申请法院再审又被驳回。周美林说,到检察院之前,张强穷尽了一切办法,依然维权无望,最后在律师的强烈建议下,才来到庐江县检察院。
  由于对检察职能缺乏了解,张强不相信检察官真能帮他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闹心事,所以他同时也向当地信访、人大等多个部门作了反映。依法受理后,周美林带着检察官助理程琦进行了调查核实,发现问题远比张强反映的要复杂得多,因“3房4卖”引起的3房产权被错位登记的“荒唐事”浮出水面。周美林感慨,调查核实时,要多从案卷中走出来、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从检察机关内走出来,以亲历性来确保准确性、实效性。
  事情调查清楚了,那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呢?周美林告诉笔者一个细节,每次他和程琦讨论该案时,都会默契地拿出纸和笔,根据本案的人房关系、房证关系、人证关系,在纸上画出“3房4卖”案示意图,再进行分析。“时刻保持对案件的谨慎、对法律的敬畏,是把案件办好的根本。”周美林说。
  再说沟通协调难,解决问题难。周美林深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要想解决申请人张强的诉求其实挺简单,只需要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即可实现,这样案件也很快就可以结案。但是责任心让周美林想得更多:张强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他的邻居王飞(化名)以及其他牵扯进这场纠纷的人怎么办?他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会引发新的更大的矛盾。为了让群众少跑路、也为了减少诉累,周美林觉得宁可自己多跑腿、磨破嘴,也要把这一产证混乱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于是,他决定分“两步走”,一揽子加以解决,让矛盾纠纷彻底得到化解,从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当然,要想一揽子解决,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协调。因为这个案件不仅涉及到5方当事人,还涉及到法院、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银行等多个单位。召开“圆桌会议”,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与各相关部门会商,争取理解和支持……“周检是我学习的榜样,老一辈检察人办案真的很有耐心。”程琦说。今年是周美林从检的第40个年头,其中30多年干的都是刑事检察业务,自2020年起才开始从事民事检察业务。我们问他办理民事检察案件和刑事检察案件有什么不一样时,他想了想说,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如果说刑事检察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准确地适用法律,那么这个民事申请监督案件的办理,就让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为人民司法’的真谛。”周美林在自己的办案札记中这样写道,“对老百姓而言,法条很远、很陌生。我们多为老百姓考虑一点,谋事靠前一点,老百姓就距离我们更近一点。”还有一年周美林就要退休了,他表示将谨记“人民至上”,让法条有灵魂地活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