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安徽耕地面积连续3年净增加
2023年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
  6月26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获悉,自然资源部批复安徽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安徽省围绕“一降两挂三提升”改革目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下降5.5%;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健全完善“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三生”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管理等4个维度设置8项指标,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作为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算的主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精准配置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此外,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2023年全省处置闲置土地8.42万亩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徽在存量土地盘活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据悉,近年来,安徽省树牢“凡用地、先挖潜”的理念,持续深化“增存挂钩”机制,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空间,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2023年,安徽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6万亩、闲置土地8.42万亩,处置率分别高于自然资源部下达年度任务9.5和40个百分点。
  同时,围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不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形成了一批改革举措。实施产业项目“双合同”监管,从源头上避免产生新增闲置和低效用地。合肥市高新区首创“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制度,强化监管服务,组建联合体服务团队,为存量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提供服务。2023年,合肥高新区以占全市约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2%的GDP和超20%的税收,规上企业利润占全市的42%。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