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进过企业、做过老师,退休后又积极配合街道社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已经有着近30年党龄的王彬是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教师,在他看来,退休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只要自己还有精力,就应该为社会做些贡献。”
吹拉弹唱都行,从小是文艺骨干 二胡、小提琴、笛子、口琴……从小就热爱文艺的王彬学过不少乐器,唱歌、诗朗诵同样不在话下。当时的王彬还不知道,自己的文艺特长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何种影响。
后来,由于父亲调到阜阳地区水利局工作,王彬从合肥六中转学到阜阳一中。1968年10月,王彬作为知青被下放到阜阳袁寨,那时才17岁。“在阜阳一中上学时,我是文艺部干事,到了生产队时间不久,就到了广播站当广播员。”
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到当地征兵,王彬顺利入伍,之后被分到北京卫戍区第四师第十团二营机枪连。在部队的第一年,王彬被选为连队的团支部副书记,出黑板报、做幻灯片,宣传连队各项工作。因表现出色,他又被抽调到团里的宣传队,承担二胡齐奏、话剧、男生二重唱等演出活动。不仅如此,他还是团新闻报道组的成员,发表过多篇文章。
从厂矿到校园,每一步都是成长 1975年,从部队回来的王彬到了淮南煤矿钢铁厂,在厂工会任干事并负责厂宣传队的工作。“宣传队的成员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在自主创作上有所欠缺。”在王彬的建议下,厂里成立了创作班子,编排了一出六幕歌舞朗诵剧《铁流滚滚永向前》,在淮南市的一次演出中获得强烈反响。
此后,王彬又在淮南煤矿钢铁厂宣传部任职,负责宣传报道,以及干部教育、职工学历教育等工作。1978年年底,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淮南分校找到淮南煤矿钢铁厂,希望厂里可以组成第一届电子和机械专业的大专班。“厂领导同意之后,由我具体负责组建工作,1979年,第一届电大开课。”王彬说,自己学历不高,一直有继续深造的想法,1980年,电大增设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他也报了名,经过三年的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淮南煤矿钢铁厂破产,王彬曾在淮南燃气总公司工作过几年。2002年,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省招聘,王彬果断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选拔,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学院聘用为专职辅导员。
“我当过兵,在新生军训时,有一种又回到部队的感觉。”军训期间,王彬发挥所长,主导拍摄制作了学校的军训纪录片《九月的橄榄绿》,为广大师生留下了一份美好的青春回忆。就这样,王彬先后在安广院担任专职辅导员、信息工程系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直至2012年退休。
多做贡献,退休生活更精彩 “我觉得人老了不能陷入回忆,还是要不断充实自己。”退休后,王彬曾在部分单位和协会担任职务,最近几年,他开始应辖区四里河街道及部分社区邀请,投身社区工作,为青少年和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给小朋友们做一些启蒙教育,我十分乐意。”
王彬说,与小朋友们沟通不能着急,需要技巧。一次,四河花园幼儿园大班举行“六一”活动,王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名为《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班会一开始,王彬给孩子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吗?“提第一个问题时,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但是对于后面两个问题,能够回答出来的孩子只有一两个。”
随后,王彬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的生日吗?并引申出家与国的概念和关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完这个‘六一’儿童节,他们就要升入一年级了,我又和他们聊了聊少年先锋队。”在主题班会结束时,王彬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口琴,带来了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大部分孩子都听过这首歌,还一起哼唱起来。”王彬说,班会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向他敬军礼,他也感动地回了军礼。
不仅如此,王彬还和以前带过的学生们一直保持联系,常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我觉得,退休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只要自己还有精力,就应该为社会做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