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已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步,回家的最后一程,是广大市民安全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到2024年底,全省投入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将达到1.36万台,其中合肥市区约占半数以上,电梯“年事已高”,“老年病”凸显……如何保障住宅电梯安全,小区电梯频繁出故障该如何解决,维修和更换的资金应如何筹措等,成为各相关部门与广大市民关心的话题。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日前,合肥市政协在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开展线上协商议事活动,围绕“如何让合肥小区住宅电梯更安全”这一议题进行线上协商。市政协委员、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社居委、业委会代表齐聚直播间,共同为住宅电梯安全出谋划策。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章学军,用两组数据对合肥市电梯安全现状作出肯定。他表示,目前,电梯事故发生后,救援队伍在20分钟内到达施救现场比例同比202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另外,月平均困人故障率同比2022年下降了0.01%,两组数据一升一降,表明合肥市目前电梯安全整体可控制、有保障。下一步,将加大针对电梯的安全执法,不断降低电梯的故障率,保障广大市民安全出行。
市特检院副院长吴泽松,对电梯故障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包括电梯外部使用条件、日常管理不当以及电梯本体等问题。其中,电梯门系统故障占比较大,这与电梯使用频繁、开关门次数多有关”。吴泽松建议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保,避免超载、超员等不当使用行为。
翠庭园社居委副主任杨孟谈及,该小区最“年轻”的电梯也有十几年的历史,“老龄化”问题凸显,电梯困人、下坠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市特检院、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努力下,已更换了7部老旧电梯。同时其提出维修资金申请难这一问题,希望通过当天的协商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保障电梯安全离不开资金支持。粱文华、杨益荣作为参加本次协商的业主代表,表示在维保期内,配件更换等小修,由维保单位负责或从物业费中支出,涉及电梯的中修、大修,需由业委会和物业共同商定一个价格界限,来决定是从业委会的公共收益还是维修资金中支出。
经过协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发挥电梯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可引导、可示范的制度,搭建公开透明的平台,提供科学的维保方案,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用专业服务回应广大市民,把选择权交给业主。
最后,市政协委员、长丰县双凤经开区峰湖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李文祥,从加强电梯的安全使用规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业委会和社区需紧密配合、共同宣传,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王杜非王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