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安徽大剧院,徽剧青春版《白蛇传》首次演出,多名00后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徽剧青春力量文武兼备的表现,也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可,在徽京剧院艺术总监汪育殊眼里,这种尝试非常“完——美!”“年轻演员需要舞台,00后的演员就是徽剧发展的希望。”从青春版《白蛇传》,从改编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惊魂记》,再到复排徽剧经典《刘铭传》,汪育殊直言,徽剧传承与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甚至可以说,汪育殊本人就是徽剧、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的一个样本。
谁都年轻过都需要一个舞台
《白蛇传》是徽剧经典,有文有武有技巧,情节精彩。“我记得我们这一拨同学,当时的毕业大戏也是《白蛇传》,当时也是好几组演员。所以这次我们也采用了三组白蛇、两组青蛇和两组许仙的安排,也是让更多的年轻演员得到锻炼,有的人唱得好一点,有的人武功好一点,正好给了他们展示的空间。”汪育殊的青春,伴着青春版《白蛇传》,和往事共振。
高龄的汪静仙老师二话不说出任导演,90后的魏鑫负责武打的编排,以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汪育殊也坦言,因为经费等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舞美、布景、灯光投入都不大,传统的简单的舞台,反倒凸显了演员的表现,“那天的演出呢,我们也只用了这出戏里面最精彩的四折戏——游湖、盗草、水斗和断桥。接下来,我们还会把这部戏进行加工打磨,投入一些资金,把它打造成完整的大戏,加入联姻、合钵和回塔等,变成一个完整的大戏。”
和青春版黄梅戏《女驸马》一样,青春版《白蛇传》也玩了一把“返场”,18号晚上的演出呢,我们在谢幕的时候,也是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演出结束后和观众互动啊,再把自己最好的一些唱段,给观众们展示一下子,也是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种方式呢,了解我们的年轻演员,了解我们的徽剧。”
在西方舞台我们一点不逊色
说到徽剧的传承和创新,就不得不提“高光时刻”的《惊魂记》,这部戏是徽京剧院的创新剧目,从2012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演出场次近300场,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徽剧作品,先后到访过英国、西班牙、韩国、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国家,是徽剧走出国门的经典案例。“当初选中这个作品,也是得益于徐勤纳导演,还有当时的艺术总监李龙斌老师,这部戏把徽剧的表演特色、声腔的多样性、还有徽剧的文戏武唱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通过这部戏了解了徽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汪育殊说。
凭借这部《惊魂记》,汪育殊在2017年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那一届梅花奖首奖。这部戏曾受邀到英国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很多国家的艺术家带去的都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交流展演,“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名法国导演和克罗地亚的一个编剧,看过以后就特别兴奋,到后台找我,我妆还没卸,服装也没脱,就跟我说哎呀,太精彩了!像莎士比亚的作品,有歌剧、舞剧、芭蕾,还有话剧,但是西方的这些艺术形式呢,都比较单一,而中国的戏曲,集合了唱念做打服装造型,使得整个表演特别丰富啊,特别过瘾。”走出去展示,也是开眼界树信心,“我觉得在国际舞台上,应该多去展示,徽剧包括《惊魂记》也是具备了在世界舞台上面去展示的条件。”
汪育殊很感恩徐勤纳导演,为这部戏构思谋划了近20年,徐勤纳是浙江婺剧传承人,就像李龙斌也会去浙江给婺剧排戏,传统戏曲常常有着相同的脉络根源。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戏曲和莎士比亚的嫁接,同样有着可循的轨迹。“还有李龙斌老师谋划,大家共同为着徽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排戏的时候,徐导说你们现在困难,我可以不要导演费。我来先帮你们排,等你们排起来,成功以后如果有经费了,你们再给我。”
在汪育殊眼里,《惊魂记》编排新颖,情节跌宕,表演流畅,不像传统戏只是几位演员在那唱,有一次在北京演出,碰上世界剧协一次理事会,几十位理事在长安大剧院看了《惊魂记》,这部戏就走了出去。“中国戏曲的魅力,我们说的文化自信,我觉得我这部戏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去跟西方舞台艺术形式同台竞技,一点都不逊色。”
经典永流传徽剧不忘使命
“徽剧《刘铭传》创作于1996年左右吧,大概这个阶段。我当时在《刘铭传》这部戏里面演的是演刘铭传的儿子刘云带,当时也是第一次通过一个配角,拿到了中国戏剧节的一个优秀表演奖,也是让我艺术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部戏创作于20多年前,在汪育殊眼里,也是徽剧的一个经典作品。“当时这部戏呢,有两位导演给我们排,一位是徐勤纳导演,还有一位就是金桐老师,两位导演,都是全国知名导演和艺术大家。他们呢有各自不同的创作理念。我们2021年复排的这一台,是结合了二位导演所长,汲取了一些精华融合加工,然后呈现在舞台上面。”
接下这个复排任务的就是汪育殊本人,同时,汪育殊在这部戏里也担纲了主演,他从董成老师手里接过了刘铭传的接力棒,从当年的儿子刘云带,变成了父亲刘铭传。“应该说我也是有很大压力,心里面也是比较忐忑。因为这个行当呢,它属于老生,我呢,本行是文武小生,好在我也是个大嗓子,平时也学了一些老生的唱法。我也去学习了原来董成老师的表演经验,还有原来导演对这个戏、对这个人物的一些理解和要求。”2021年,按照汪育殊的说法,大家集思广益,“院团的这些年轻演员,放在不同的角色上,这一版呢也是老中青少,可以说四代徽剧演员,共同在这舞台上面把这部作品呈现出来。”
汪育殊听说,很多观众已经看了两到三遍。“这部戏非常通俗易懂,情节特别紧凑,而且故事也是激起了大家爱国的情怀。希望我们这个戏,能到全国去演,到有安徽人的地方去演,去把这个爱国主义精神,向更多的观众去传播,让徽剧的年轻演员为更多人所熟识。”去年《刘铭传》也到全国多个城市巡演,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得到观众的认可,“很多观众说,哎呀,徽剧原来听得不多,没想到徽剧也能排这些,非常通俗易懂,一些唱段特别好听。”
从籍籍无名的戏校毕业生,到配角刘云带,到担纲《惊魂记》主演拿到梅花奖,到复排《刘铭传》,到成为剧院艺术总监组排青春版《白蛇传》,上行的汪育殊好像也走了一个圈,又在80后的年轻人脸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接下来呢,我的重点工作,有一项就是培养年轻演员,让他们尽快成长,把我们的一些经典剧目、好的表演的作风,给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徽剧艺术,未来充满希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